【独家】疫期商品供应链大变 内外夹击经销商渐淘汰
独家报道:苏韵鸰
中间人遭“科技浪潮拍死在沙滩上”,仅一步之遥。
以上的中间人,指的是快速流通消费品(简称FMCG)经销商,也是数十年来传统供应链关键的夹心角色。
马来西亚批发商总会会长苏金海透露,国内有20%至30%缺乏储备金的传统经销商已被市场淘汰。
他形容,国内商品供应链在疫情期间大转变,生产商从B2B也投奔B2C“怀抱”,再加上电商的竞争,批发和经销商面对“内忧外患”的夹攻,中间人生意越来越难做,预计未来几年在国内全面普及化的5G科技,将加快淘汰传统经销商的脚步。

苏金海
苏金海:网上打价格战
生产商可直面消费者
苏金海表示,如今科技发达,消费者只需使用智能手机扫描相关商品,应用程式就能自动连接到平台,一次过货比三家。
“消费市场变得更透明,演变成脱光价,以价格取胜。”
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高度透明,商品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就连处于供应链顶端的生产商和总代理,也纷纷中断批发商和经销商两层的流通链,放弃中间人的“连接器”,选择开创平台,以直营方式直接面对消费者。
他相信,厂商计划建立市场品牌,打入民心,整体的商品流通链在这两年已发生巨变。

管控期资金难周转
他说,传统批发商和经销商需承担租金、雇员薪资等,最大的挑战是请不到人,问题层层夹攻。
他坦言,去年实施各阶段行动管控令,90%批发商和经销商面对资金周转问题,至今尚未恢复元气,尤其是小商品如喜庆用品和服饰等。
“不少批发商和供应商转型线上模式,以增加销售渠道,但网上投入的资金成本不亚于线下。”
他说,电商平台抽佣、包装物品、员工安排点货物流、客服处理订单和回复信息外,还有额外预算平台的广告费,让平台推送流量和广告,增加曝光率。
他形容,许多经销商投入线上销售,也逐步进入微利甚至无利时代。
他指出,由于消费市场已趋向透明化,中国跨境电商的物品无需抽税,反而本地商家需要征税,导致进口商品比本地价格便宜,精明的消费者也首选跨境电商。
应转型迎合市场需求
苏金海以Mr.DIY(MRDIY,5296,主板消费股)和2令吉商店为例,从前批发商负责供应商品,如今断了中间商这层,如此一来就有利润空间。
他认为,经销商应该合理认识自身的价值,无需妄自菲薄,轻易被新业态取代。
“经销商需要用不一样的模式迎合市场需求和转变,若继续守旧随时遭淘汰。”
他建议,比起传统经销商具备数以万计商品分销,不如专注某一类产品或品牌,让经销商在市场分销上更具代表性,而且过多的商品样式需强劲的销售量,才能与供应商谈判价格占优势,否则商品库存积压束缚了现金流。

方志民
方志民:如托儿所代管产品
经销商角色很被动
EHM生产私人有限公司主席方志民指出,80年代末开始从事经销商生意,代理5000多种商品的市场分销,主攻南马区(森美兰、马六甲和柔佛)惟看见商业模式逐渐改变,在2009年开始转型食品生产。
囤积冲击现金流
他坦言,从生产商到总代理、区域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才到消费者,经销商夹在中间,需要承担提货价格高、销售员佣金、仓库租金外,若杂货商销量欠佳,商品囤积导致现金流问题。
他形容,经销商的角色犹如“托儿所”,不是亲生儿,但需要帮忙照顾生产商的“宝宝”,需要额外安排“护士、纸尿片、奶粉等”最后才送到零售商的手上,经营模式陷入被动或困局中,因此他才寻求突围之路转换跑道成为生产商。
“生产的面条供应给全球23家航空公司,以直营方式在新加坡和印尼设立公司。”
他说,一开始工厂投产首5年都是自营经销,后来事业版图越大难以兼顾更多细节,最终选择总代理,再由总代理安排区域批发和经销事务。
华裔杂货商上万
方志民也是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他透露,全马各族杂货商超过4万家,其中有1万家是华裔杂货商。
他说,杂货商处在供应链末端,只能“贵来贵卖”。而店内20%商品是统制品,贸消部会监督价格,因为杂货利润微薄,线上销售难以激起任何浪花,日常用品比一比就能掌握价格,快速消费品几乎都是由家庭主妇负责购买。
分散供应链打入新市场 欧盟多箭齐发洽谈自贸
(法兰克福14日讯)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贸易伙伴“全面开战”,欧盟基于担忧欧、美关系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正加速与全世界多国议定贸易协定,以分散市场。
欧洲央行(ECB)预料本周也将降息1码,以缓解经济所受冲击。
欧盟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塞弗科维奇14日将赴华府游说,希望美国降低对欧盟3800亿欧元(约1.9兆令吉)出口产品的关税。
由于欧、美年贸易额达1.6兆欧元(约8兆令吉,2023年最新数字),要完全分散市场并不容易,因此欧盟同时极力与其他国家敲定自由贸易协定。
欧盟回应特朗普关税的关键策略,就是与多国敲定自贸协定,并打开新市场,努力重点为突破多项因成员国反对而停摆的自贸协定。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促使欧盟产生更强的动能,以分散供应链,及打入新市场。
欧盟最想要完成的,是与南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之间的自贸协定。双方去年12月已对自贸协定达成政治协议,仍待欧盟成员国表决,而原本反对的奥地利已因特朗普的作为,启动国内复决程序。

欧盟旗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外飘扬。
此外,欧盟近月来也大力推进与阿联酋、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及印度的贸易谈判,欧盟与英国之间也针对重设英国脱欧后的双方关系展开对话。
截至去年,欧盟正在等候签约或各国同意的自贸协定金额超过1850亿欧元(约9250亿令吉)。
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表示,欧盟正积极转向亚洲,将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各国密切合作。纽西兰总理卢克森已提议,以CPATP为基础,与欧盟达成更广泛的协定。
担忧中国货涌入欧洲
欧盟也担忧中国大陆产品将大量转销欧洲,因此,范德赖恩与欧盟理事会主席柯斯塔7月将前往北京举行峰会。
欧盟与中国大陆已同意讨论电动车供应链,并更新海关合作协定。西班牙等国主张加强与中国大陆贸易关系,但法国等国则持审慎态度。
在对内经济,ECB预料将在17日降息1码,包括存款利率降至2.25%,主要再融资利率也下调到2.4%。
美国关税预料将重创欧元区的需求,并使中期的通胀减缓,最近服务业通胀降温、金融情势趋紧,也都支持宽松货币政策。
彭博信息经济学家预期,ECB本月降息后,将陆续在6、9、12月再降息1码,但下半年的宽松前景高度取决于美国关税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