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势先机】会选股还能解决家务问题?/慧眼识股

农历新年前,家里那位决定来一场大扫除(我当时心想其实这个不是平时就该做的吗?)。
面对满屋子的杂物,她一脸茫然地叹了口气:“怎么收拾都感觉永远整理不完!”
我随口回了一句:“先把没用的东西丢了,再收拾不就好了吗?”
她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盯着我看了几秒,然后惊讶地说道:“你怎么那么聪明!”
她的反应让我哭笑不得,毕竟在家务这件事上,我向来是个门外汉,能获得一句夸奖实属难得。
但细细一想,我之所以能给出这样的建议,完全是因为——选股和整理房间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先把“垃圾”丢掉
在股市里,如果你一开始就试图分析每一只股票,那绝对会累到怀疑人生。合理的第一步,是先排除掉明显不符合条件的股票。
就像整理房间时,你不会一上来就想着该怎么摆放东西,而是先把过期的杂志、坏掉的电器、再也不会穿的旧衣服统统丢掉。
筛选顺序决定效率
同样,选股时也要先剔除那些“垃圾股”,比如连续亏损的公司、成交量极低的“僵尸股”,或者行业前景暗淡、被科技淘汰的公司。这样一来,剩下的选择才会更容易处理。
选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筛选的过程。要提高效率,就得把最简单、最省时的筛选工作放在前面。整理房间时,先把垃圾扔掉,再按类别整理,最后才决定摆放的位置。
同样的,选股时可以先用财务指标筛选出基本面健康的公司,然后利用技术分析观察股价走势,最后再深入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
善用科技选股变简单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很多人选股时,常常一头扎进财报研究,却忽略了最基础的过滤步骤,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在本就不值得投资的公司上。
而如果能像整理房间一样,按照步骤筛选,就能大大提高效率,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有潜力的股票上。
如果每次整理房间都要亲自动手,不免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很多人会用扫地机器人、收纳盒等工具来提高效率。同样的,如果每次选股都要重复相同的步骤,那为何不把这套流程交给科技来完成呢?
量化交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能根据设定好的规则,在几秒钟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股票,省去大量的人工分析时间。而且,电脑不会像人类一样受情绪影响,不会因为“感觉这只股不错”就盲目下注,也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追高买入。
高效投资理性筛选
这样一来,投资者就能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比如优化策略、学习新知识,甚至是享受生活。
毕竟,赚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无论是选股还是整理房间,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逻辑和流程。那些习惯随手乱放东西的人,往往家里一团乱,而那些没有选股标准的投资者,则很容易陷入盲目操作的困境。
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筛选方法,并严格执行,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整理房间的最终目标,是让空间变得整洁舒适。而选股的最终目标,是找到值得长期持有、能够带来稳定回报的股票。
当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发现,这两者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视频推荐 :
【股势先机】关税冲击加密市场——迷雾中前行/吴承珅

进入4月,全球市场迎来又一轮剧烈震荡。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加征更高税率,最高达67%。
同时,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强化经济和主权保护。在这一系列动作下,全球市场迅速反应,美股、科技股、加密资产同步下挫,比特币一度从近9万美元,跌至8.2万美元。
政策信号与市场温差
政策面并非完全利空。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进比特币战略储备计划,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加快监管清理节奏。新任SEC主席候选人保罗·阿特金斯表示,将推动监管回归基本原则,强调监管清晰将带动美国技术与金融创新。
然而,这些原本应提振市场的利好,在当前阶段未能激起明显反弹。比特币依旧在8.3万美元震荡,以太坊跌破1900美元,SOL跌至120美元以下,反映出市场对政策红利的反应十分谨慎。

震荡背后结构性忧虑
当前环境下,“政策牛”难以为继,市场对宏观风险的感知更为敏感。
特朗普关税声明发布后,市场剧烈波动。起初关税仅为10%,市场短暂乐观,比特币冲高至9万美元。
但随即特朗普补充,将对被视为“重大威胁”的国家加征更高税率,引发全球市场恐慌。
美股科技巨头盘后重挫,市值蒸发数千亿美金,黄金飙升至3190美元创历史新高,加密市场同步回落。比特币在24小时内,上下波动超过4000美元,以太坊、SOL等山寨币跌幅达3%以上。
从国际反应来看,欧洲、澳洲、日本等多国表态反对,部分国家扬言将采取反制措施,全球贸易战风险显著上升,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此时,市场的焦点也转向美联储的应对措施。
虽然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可能降息三次,但由于关税的经济影响尚未体现在宏观数据中,短期内降息概率较低。这使得市场缺乏实际的流动性利好,加剧当前的不确定性。
盘整延续信心未散
尽管面临诸多压力,比特币当前仍维持在8.2万至8.5万美元之间震荡。波动性持续上升,但也显示出一定的价格韧性。长期投资者并未明显恐慌抛售。
根据Glassnode数据,2020至2022年间入场的投资者大多仍在持币,这部分人群构成了市场的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机构资本并未完全撤出。据Farside数据显示,4月2日美国比特币现货ETF,实现2.18亿美元(约9.68亿令吉)的净流入,说明在不确定环境下,机构依然保持配置。
相比之下,缺乏独立逻辑的山寨币走势则更为低迷,许多项目持续下跌,市场热度减退,散户参与减少。
IPO成企业新出路
在二级市场缺乏上行动力的背景下,加密企业正在寻求新的增长路径。IPO正逐渐成为防御与发展兼具的选择。稳定币USDC发行方Circle重新提交上市申请,Kraken和Gemini也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赴美IPO。
监管环境的松动,为企业上市提供契机,可能使2025年成为“加密企业IPO元年”。不过,普通投资者难以直接受益,市场主体仍面临短期成长乏力与估值承压的双重挑战。
迷雾未散变局待解
目前市场仍处于结构性盘整阶段。比特币维持区间震荡,整体波动加大但下行风险可控。宏观政策、贸易战风险、美联储动向及加密行业自身的发展,将共同决定下一阶段的走势。
短期内,流动性缺乏实质性改善,市场上涨动力不足。
但从中长期看,若宏观政策边际改善、企业基本面回暖,加密市场仍具备启动新周期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