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外资撤离——熊市中的投资策略/傅宣

近期,马来西亚股市(马股)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外资不断大规模卖出股票,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本地机构和散户虽然试图承接抛售的股票,但由于市场结构不同,外资的撤离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熊市环境下,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以避免落入市场陷阱。本文将分析外资撤离对马股的影响,并探讨适合熊市的投资策略。

股票市场可分为外资、本地机构和散户三类投资者。股市是零和游戏,每笔卖单必须有买单承接。当外资大量卖出时,本地机构和散户必须接手,否则股价下跌难以避免。

不同于本地机构和散户仅能在马股和现金之间选择,外资的投资范围更广,可转向全球市场。因此,外资的撤离往往是长期的,而本地机构和散户的买卖更具短期性。当外资不断撤资时,马股流动性下降,市场承接力不足,股价自然下跌。

若将股市比喻为蓄水池,原本三根水管(外资、本地机构、散户)同时注资,如今外资变成“抽水机”,不断抽走池中资金,而本地机构和散户无力填补缺口,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

熊市中的市场陷阱

在外资撤离、市场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需要特别小心,因为股市短期内是一个零和游戏,本地机构无法再从外资手中赚取利润,就可能转向散户获取收益。

本地机构不仅可以通过低买高卖获利,还可以通过卖空(先高价卖出,再低价买回)来赚钱,而散户往往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出现许多反常现象。例如,一家公司公布了良好的财务业绩,股价却大幅下跌;公司发布了利好消息,股价却不涨反跌。这些现象看似不合逻辑,但背后却隐藏着大户(本地机构)的策略。

通常,当散户看到利好消息时,会认为股价会上涨,于是纷纷买入。然而,大户往往会提前布局,通过做空(高价卖出)股票来制造下跌趋势。

当散户买入后,大户趁机抛售股票,压低股价,进一步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最终导致股价大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散户仅凭常规逻辑进行交易,很容易陷入大户设下的陷阱,遭受重大损失。

两种投资策略

面对熊市行情,投资者可选择两种策略:

1.长期投资,等待牛市回归

在熊市中,许多优质股票价格被低估。对于具备长期投资视野的投资者,可以逢低布局,耐心等待牛市回归。但长期投资需谨慎选股,关注公司基本面,如财务状况、行业前景等,并具备足够耐心,避免因短期波动而恐慌性卖出。

2. 先止损,持现金等待机会

若无法承受市场波动,持有现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熊市中,市场情绪低迷,贸然入市可能遭受更大损失。不如先止损离场,观察市场动向,待外资回流、经济数据好转等信号出现后,再择机进场。

结论:保持耐心和纪律

外资撤离导致马股流动性下降,股价承压。在此环境下,散户需避免落入市场陷阱,调整交易策略。无论选择长期持有优质股票,还是先止损等待机会,关键是保持理性,避免冲动交易。

只有掌握正确策略,并保持耐心和纪律,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稳健前行。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关税冲击加密市场——迷雾中前行/吴承珅

进入4月,全球市场迎来又一轮剧烈震荡。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加征更高税率,最高达67%。

同时,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强化经济和主权保护。在这一系列动作下,全球市场迅速反应,美股、科技股、加密资产同步下挫,比特币一度从近9万美元,跌至8.2万美元。

政策信号与市场温差

政策面并非完全利空。特朗普政府继续推进比特币战略储备计划,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加快监管清理节奏。新任SEC主席候选人保罗·阿特金斯表示,将推动监管回归基本原则,强调监管清晰将带动美国技术与金融创新。

然而,这些原本应提振市场的利好,在当前阶段未能激起明显反弹。比特币依旧在8.3万美元震荡,以太坊跌破1900美元,SOL跌至120美元以下,反映出市场对政策红利的反应十分谨慎。

震荡背后结构性忧虑

当前环境下,“政策牛”难以为继,市场对宏观风险的感知更为敏感。

特朗普关税声明发布后,市场剧烈波动。起初关税仅为10%,市场短暂乐观,比特币冲高至9万美元。

但随即特朗普补充,将对被视为“重大威胁”的国家加征更高税率,引发全球市场恐慌。

美股科技巨头盘后重挫,市值蒸发数千亿美金,黄金飙升至3190美元创历史新高,加密市场同步回落。比特币在24小时内,上下波动超过4000美元,以太坊、SOL等山寨币跌幅达3%以上。

从国际反应来看,欧洲、澳洲、日本等多国表态反对,部分国家扬言将采取反制措施,全球贸易战风险显著上升,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此时,市场的焦点也转向美联储的应对措施。

虽然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可能降息三次,但由于关税的经济影响尚未体现在宏观数据中,短期内降息概率较低。这使得市场缺乏实际的流动性利好,加剧当前的不确定性。

盘整延续信心未散

尽管面临诸多压力,比特币当前仍维持在8.2万至8.5万美元之间震荡。波动性持续上升,但也显示出一定的价格韧性。长期投资者并未明显恐慌抛售。

根据Glassnode数据,2020至2022年间入场的投资者大多仍在持币,这部分人群构成了市场的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机构资本并未完全撤出。据Farside数据显示,4月2日美国比特币现货ETF,实现2.18亿美元(约9.68亿令吉)的净流入,说明在不确定环境下,机构依然保持配置。

相比之下,缺乏独立逻辑的山寨币走势则更为低迷,许多项目持续下跌,市场热度减退,散户参与减少。

IPO成企业新出路

在二级市场缺乏上行动力的背景下,加密企业正在寻求新的增长路径。IPO正逐渐成为防御与发展兼具的选择。稳定币USDC发行方Circle重新提交上市申请,Kraken和Gemini也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赴美IPO。

监管环境的松动,为企业上市提供契机,可能使2025年成为“加密企业IPO元年”。不过,普通投资者难以直接受益,市场主体仍面临短期成长乏力与估值承压的双重挑战。

迷雾未散变局待解

目前市场仍处于结构性盘整阶段。比特币维持区间震荡,整体波动加大但下行风险可控。宏观政策、贸易战风险、美联储动向及加密行业自身的发展,将共同决定下一阶段的走势。

短期内,流动性缺乏实质性改善,市场上涨动力不足。

但从中长期看,若宏观政策边际改善、企业基本面回暖,加密市场仍具备启动新周期的潜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