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势先机】熊市守本 6招伺机出击/香清发
当股市连续下跌,很多投资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心慌,看着账户一天天缩水,尤其是已经满仓的人,可能连觉都睡不好。这时候,情绪越不稳,越容易做错决定。
其实,股市下跌是常有的事,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套能在“熊市”里生存的系统打法。
1. 先看清手里有什么
第一步,不要急着卖股票。先把自己的账户好好看看,搞清楚到底自己持仓是怎样的。重点要看两点:一是股票的整体仓位有多高,二是你买的公司质量如何。
如果你的股票仓位占了80%以上,而且都是那种热门题材、小盘高估值的股票,那下跌时很容易被市场“带头杀”。这类股票涨得猛的时候风光无限,但在调整时也往往跌得最惨。
相比之下,那些做电力、必须品、银行这些业务稳定、现金流充足的大公司,往往抗跌能力更强。
2. 先处理“雷股”减敞口
评估完自己的持仓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时减仓,特别是清理掉风险比较大的股票。比如那些还在亏损、负债累累、本益比高得离谱的股票,在熊市中很可能还会继续下跌,这类公司没有“抗压”能力,下跌时风险极高。
另外,如果你用了杠杆(Margin)买股,那就更要注意了。市场持续下跌时,杠杆可能放大损失,甚至让你本金都保不住。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盈利,而是“活下来”。

大马股市交易所大厅。
3. 调整成更稳投资组合
处理完高风险资产后,接下来就是要建立一个更稳健、抗跌的投资组合。保守型投资者可以把股票仓位降低到30%-50%,剩下的资金配置到低风险的资产,比如债券、货币基金。
进取型投资者可以维持60%-70%的股票仓位,但要尽量转向防御型行业,比如消费必需、公用事业、银行等。这些行业在经济低迷时受到的影响较小。还可以适当配置一些避险资产,比如黄金或美国长期国债,这些在过去几次市场动荡中表现都相对稳健。
4. 留现金伺机低位出手
现金就是在熊市中的“子弹”。建议你至少保留20%的现金在手,这笔钱不急着用,是留着在最关键时刻出击的。
至少保留20%现金
你会发现,市场往往在极度恐慌、人人都说“完了”的时候见底,而那时候你能不能捡到便宜,就看你有没有流动性。
所以,一定要给自己预留足够的弹药,不然机会来了却进不了场,那就太可惜了。
5. 要看信号底部不靠猜
“抄底”这件事,永远别想靠拍脑袋去猜。真正聪明的做法是观察一些底部信号,比如估值是不是已经跌到历史低位、市场情绪是不是极度悲观、成交量是不是在不断缩小等。一般来说,真正的市场底部往往是在悲观情绪蔓延、没人敢买的时候悄然到来的。
6. 确认底部分批建仓
等你判断市场差不多到底部区域后,也不要一口气把钱全砸进去。更稳妥的方法是分批建仓,比如分成三到四份,隔几周买一批,这样不但能平滑成本,还能降低“买早了”的心理压力。
重点关注那些在调整中被错杀、但基本面依然优秀的公司,比如行业龙头、现金流好、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总结:稳住心态熊市拼耐心
熊市其实比的不是谁操作多,而是谁的心态稳。尽量减少频繁看盘,不要被市场的涨跌牵着鼻子走。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公司基本面、提升自己的投资认知上。
该锻炼锻炼,该生活生活,别让投资毁了你的情绪。记住一句话:市场总有春天,但只有坚持到那一天的人,才有机会收获春天的果实。
【股势先机】AI股市泡沫来袭?/香清发
从1977年的黄金泡沫,到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狂热,再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市场总是在重复类似的剧情:一开始是信仰和贪婪推动价格飞涨,最后是泡沫破裂导致一地鸡毛。
这种现象真的会再次上演吗?
泡沫的形成往往遵循这样的套路:
1. 故事驱动:一个新兴行业或资产突然火了,吸引市场关注。
2. 资本狂热:资金蜂拥而入,价格被快速推高。
3. FOMO心理:投资者害怕错过机会,盲目跟风。
4. 价格暴涨:资产价格经历指数级增长,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不一样”。
5. 市场过热:估值远远超过实际价值,风险积累。
6. 泡沫破裂:信心崩溃,市场暴跌,之前的狂热变成恐慌。
从房地产到加密货币,每一次市场狂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不变的是市场的周期性。而如今,站在风口上的,正是人工智能(AI)。

泡沫迹象
AI技术无疑正在改变世界,从大模型的突破到算力的提升,行业发展充满想象空间。但问题是,市场对AI的热情是否已经过头,像极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1. 市值远超未来盈利
AI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市场估值已经透支未来几十年的盈利能力。例如,英伟达本益比高达30倍以上,投资者真的愿意赌它几十年后的业绩?
2. 资金过度集中
资本市场对AI领域的狂热追捧,导致科技股成为唯一的市场热点。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及AI龙头股相互抱团,使市场资金高度集中。
3. 美股集中度过高
诸多分析师警告,美股的科技股集中度已达到危险水平。一旦市场调整,AI板块的波动可能会影响整个市场。
4. 估值泡沫化
瑞银分析显示,市场已满足7大泡沫指标中的6个。科技股的高估值逐步脱离基本面,泡沫迹象明显。
5. 极端FOMO情绪
投资者普遍存在“害怕错过”(FOMO)的心理,许多人在未充分了解AI产业盈利模式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估值泡沫。这种疯狂的投资方式,真的不会出问题?
只是开始?
真正的市场调整可能还没到来,通胀回升有可能成为下一波市场暴跌的导火索。
美国要化解债务问题,可能需要采取降息政策,而这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
特朗普的策略或许是故意打压市场,以促使降息,其贸易政策和经济布局也佐证了这一点。
调整会持续多久?
没人能精准预测市场调整会持续多久,但每次熊市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
市场低迷时,该怎么做?制定好入场计划,合理控制仓位,分批买入拉低成本。
而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避免情绪化操作。下一轮牛市启动时,能抓住机会的,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