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中马商会:习近平访马 料推动东盟新投资

(北京10日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星期来马来西亚展开国事访问,不仅在推动东南亚地区的新投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为该区域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繁荣铺路。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MayCham)会长罗维坚对此次访问取得正面成果充满信心,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在金融领域发展数字货币,以及跨境数字支付系统具有巨大潜力。

“(虽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23年超过9000亿美元(1美元相等于4.47令吉),但该区域迫切需要一个高效和具有成本效益的跨境转账(支付)系统。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展开高阶层访问,我们预料这将成为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因此)我们业界人士应该做好准备把握会谈所带来的机遇。”

罗维坚日前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说,大马是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有鉴于此,可以期望一些“一带一路”项目,如高铁、马六甲港口、绿色能源及瓜拉吉底发电厂,将在马中高阶层会谈中占据重要位置。

“该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将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罗维坚说,会谈也可探讨其他课题如稀土出口。

“例如,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而中国工业对稀土的需求量高;但马来西亚不允许稀土出口,中国也不允许将稀土开采技术转移给外国人。”

他提到,在此情况下,本次高阶层会面将成为完美平台讨论稀土贸易,以及达到双赢互帮互助。

对于传统商品如棕油及其衍生品、橡胶产品、燕窝及农产品,罗维坚说,这有望中国增加从我国的进口。

他指出,中国与大马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也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他还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电动车制造和人工智能科技,这些行业在大马及东盟国家具有高度需求。

“我大力建议马来西亚商界把握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机会,并鼓励中国企业与马来西亚企业家紧密合作,开发具有共享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将其营销至全球。”

罗维坚说,习近平访马的时机非常合适,这将为东盟带来更多经济机遇,尤其是正值美国对东盟国家和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引发贸易战和全球经济混乱。

东盟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3兆8000亿美元(约17兆134亿令吉),总人口达6亿8000万人,具有强大的集体实力,应充分利用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投资靠美国 贸易靠中国 东盟不采取报复性关税

报道:卢德仪

虽然美国暂缓东盟关税,双方仍有谈判空间,但东盟须尽快找出在中美之间的平衡之道。美国是东南亚的最大出口市场,但双边贸易额只有中国的一半。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战意在针对中国,却严重冲击东南亚。

白宫声称,要切断隐藏在该区域供应链中的所谓“商品转运路径”,使东盟成为被征收最高关税的地区之一。

4月10日,东盟就关税战紧急召开线上经济部长特别会议,最终达成共识:不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而是通过谈判缓解冲击,并加强区内与第三方市场合作。

东南亚的出口贸易高度依赖美国,美国也是东盟投资的最大来源地,双方全面爆发关税战恐怕会波及当地不少产业岗位。然而,倘若特朗普关税政策全面落地,势必会加速东盟向中国靠拢的趋势。

东盟与中国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约7兆人民币(约4.23兆令吉),是美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一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4月13日向新华社表示,东盟致力深化对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期待今年内签署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加强推动在数字经济、绿色产业、海洋经济、简化海关流程等领域合作。

东盟在回应美国关税战的联合声明中,将特朗普的政策称为“单边关税”,并表达严重关切,认为关税战“将影响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并冲击东盟与美国之间长期稳定的经贸关系”。

声明警惕,关税战将“加剧资本流动不稳定与汇率波动风险”,东盟成员国同意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必要时将采取稳定措施。

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涵盖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专家平台,以便持续研判形势,并协助制定应对策略。

各国表达希望与美国展开坦诚、建设性对话,和平解决分歧。

东盟获短暂喘息空间

尽管特朗普随后宣布“暂缓实施90天”,但政策引发的经济震荡已对东盟造成深远影响。

所谓“暂缓”不过是给东盟留出短暂喘息空间,经济放缓的阴霾依然笼罩。此政策的影响早已超出贸易范畴,对区域经济稳定乃至国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以越南为例,去年其电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4%,其中大量销往美国。若面临重关税冲击,可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数百万电子产业从业人员的生计堪忧。

在危机之下,越南迅速成为首个与美方展开对等谈判的东盟国家。政府于4月10日发布声明称,副总理胡德福在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会晤,表示愿将美国产品关税降至零,并承诺增加采购美国产品,包括飞机与农产品。

菲律宾也表达了对美国实施零关税的意愿。当地媒体披露,政府已与美方接洽,准备派代表赴美磋商。

柬埔寨的情况更为严峻。其服装业占出口总额约70%,雇用数十万工人。去年相关产品出口额近140亿美元(约648亿令吉),其中服装出口接近98亿美元(约432亿令吉)。

柬支柱产业面临摧毁风险

面对重关税打击,柬埔寨支柱产业面临摧毁风险,并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潮。

美国对柬加税,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近年为了避免美国关税,大幅向当地转移生产线。

泰国则借“暂缓期”积极筹谋对策。首相佩通坦表示,美国延迟加征关税为制定谈判策略争取了宝贵时间。

财长比猜称,泰国谈判将聚焦于平衡对美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泰国政府同时计划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并推动旅游业增长,以对冲关税带来的影响。

作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马来西亚亦深受影响。

美国是其重要市场之一,占大马出口总额的13%。若关税政策持续不变,经济学家预测大马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由4.6%跌至3%。

新加坡总理对美关税失望

东盟中,新加坡与美国之间早有自由贸易协定。总理黄循财指出,新加坡从美国进口货物总量大于对美出口,因此“对等”关税理应不适用于新加坡。但美国仍对新加坡施加百分之十的最低关税,黄循财对此表达强烈失望:“我们是美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这种做法不应出现在友邦之间。”

截至2023年,美国占东盟总出口的约15%,仅次于东盟内部与中国市场。为了维持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东盟承诺在不诉诸对抗的前提下,通过建设性对话争取解决方案。

筹备美国—东盟峰会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东盟投资大会上重申,“我们将继续与特朗普总统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以维护区域稳定。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也表示,马来西亚已正式提议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所有成员国领导人皆已确认将赴美会晤。

不过,有评论认为,东盟的做法虽体现一致立场,但实际并未形成关税谈判的集团框架。由于东盟尚未与美国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其集体谈判力仍显薄弱。

分析指出,美国并不视东盟为单一谈判方,加上成员国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谈判或许更为现实。尤其对出口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而言,寻求个别解决方案可能更为迫切。相较之下,汶莱、寮国与缅甸等小经济体受波及程度有限。

因此,有观点认为,当前正是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深化区域经济整合的最佳契机。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机制,将有助提升东盟经济韧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4日展开对马来西亚、越南与柬埔寨的国事访问,时机选择与战略意涵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此行意在巩固与这三国的关系,并向其他东盟国家释放明确讯息:与中国合作,无需选边,也能获益。

东盟保持中立非易事

中美战略对抗加剧下,东盟国家对两国的态度愈加谨慎。虽普遍欢迎习近平到访,但在面对美国时,多表现为“理性克制”,希望通过和平对话避免冲突升级,如安华公开强调不会在中美间选边。

然而,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评论指出,安华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如履薄冰,一旦倾斜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保持中立亦非易事。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