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重组 汇丰:有利大马增长
(吉隆坡13日讯)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汇丰全球研究认为,这将使大马从中受益,特别是数据中心、科技公司和半导体制造商的崛起尤为显著。
汇丰证券策略亚太区主管林传英在汇丰亚洲2025展望的线上汇报会上表示,供应链重组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他称,数据中心的扩展,预计将对公用事业和银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汇丰首席亚洲经济师范力民也指出,随着美国减少对某些亚洲地区进口的依赖,区域一体化的潜力不断提升。
范力民还提到柔新经济特区(JS-SEZ)的例子,使两国经济共同努力消除贸易壁垒,促进更紧密的合作。
“换句话说,美国贸易限制带来的挑战,实际上可能推动亚洲内部更大的经济和贸易投资一体化。”
东盟中国非零和博弈
此外,关于东盟与中国在制造业中心竞争的担忧,他强调,东盟与中国不应被视为零和博弈(zero-sum game)的竞争对手。
“我们看到大量生产能力从中国转移到东盟,这在外来直接投资(FDI)数据中有所体现。”
他认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将形成互补关系,两者制造业将更加一体化,并继续成为东南亚经济体的积极增长动力。
今年可增长4.8%
该研究机构预计,FDI的持续流入、国内需求的复苏,以及强劲的项目储备,将推动大马今年经济增长4.8%。
范力民指出,这略低于去年5.2%的预期,但考虑到更广泛的经济环境,仍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增长。
然而,大马股市方面,由于相对估值和对强大投资者的定位,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他们目前对马股抱持中和看法。
随着数据中心的繁荣和持续的供应链重组推动,富时隆综指2025年底将达到1850点。
视频推荐:
料非美国对等关税打击目标 供应链重组大马反受益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1日讯)经济专家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手段而非目的,旨在迫使他国让步,马来西亚不太可能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影响主要集中在高端工业领域。
专家说,尽管大马可能在某些领域(如汽车和电子产品)面临关税压力,但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反而让我国成为受益者。
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肮脏15国”(Dirty 15)实施“对等关税”,大马也被列入其中,可能对我国的电气与电子、橡胶、家具及光学与科学设备出口造成严重冲击。
经济专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像是一种谈判筹码而非最终目的,对方真正目的是通过贸易施压,争取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更大利益。
“尽管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短期压力,但通过市场多元化、产业升级与区域合作,马来西亚有望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我国应设立“市场多元化发展基金”,资助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展会与市场拓展活动,强化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适应力。”
根据大华银行(UOB)报告,电气与电子产品占我国总出口额约40%,是马来西亚对美出口的核心支柱。我国目前是亚洲第三大向美国出口电气机械和设备的国家。此外,我国对美国的橡胶产品出口占总额的2.9%,家具占3.5%,而光学与科学设备则占9%。
大马该如何应对美国对等关税?
●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深化区域合作分散风险
●继续保持中立立场
●物色新经济增长点

林福炎:美关税冲击大
大马应产业升级自强
北方大学经济、金融与银行学院林福炎教授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主要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贸易施压来为美国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他说,这是因为特朗普针对的是那些对美国征收较高关税的国家,如印度和越南。
“相较之下,我国并未在这一打击名单中占据重要位置。”
林福炎表示,尽管大马可能在某些领域面临关税压力,但整体而言,我国在中美贸易战期间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受益者。因此,我国应继续强化与东盟和中国的合作,以分散贸易风险,并推动产业升级。
“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和电子产业仍处于组装阶段,尚未建立起完整的高附加值产业链,因此如果特朗普对我国征收关税,受影响的可能仅限于某些特定产品,如汽车和电子产品。
但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中低端组装产品,关税调整对整体出口的冲击预计不会太大。
大马具灵活适应性
“马来西亚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尤其是在半导体制造和技术创新领域。”
林福炎建议,政府应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保持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中立立场,并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面对可能的贸易压力,我国应专注于自身产业的提升和多元化,保持竞争力,以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继续占据有利位置。”
吴林泰:难阻美单方面关税
应深化其他贸易伙伴关系
马来亚大学商业与经济系副系主任吴林泰博士表示,大马无法阻止其他国家单方面实施关税,尤其是美国这种与大马没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关税不受协定约束
他指出,美国并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或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成员,因此这个关税政策不受这些协定条款约束。
“即使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如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遭遇过钢铁与铝制品的高额关税,尽管三国之间签订了“美墨加协议”(USMCA),反映出单边主义和‘国家安全’名义的政策常被滥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在现实中难以约束大国行为。”

应强化市场多元化
吴林泰认为,面对潜在的贸易壁垒,我国应采取多线并进的策略,强化区域合作和市场多元化,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他说,我国必须深化与RCEP和CPTPP成员国的贸易合作,尤其是与日本、澳洲、加拿大、韩国和中国等市场建立长期稳定关系。
“政府可以鼓励中小企业设立合资公司,从而加强协定市场的渗透力,并且也要制定替代市场拓展基金,支持企业参加国际贸易展会和认证,扩大市场覆盖率。 ”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此外,我国也要采取多元出口目的地战略,积极拓展新兴经济体市场,包括金砖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埃及)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
这些市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对我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具有巨大的潜力。
“为减少对外部市场和零部件的依赖,我国还需强化本地供应链与产业升级。
“政府应推动国产替代政策,鼓励在地化生产关键零部件、模具和设备。
“同时,通过税收与资金激励,吸引外资在大马设立整合型供应基地,增强本地生产能力。 ”
此外,建立区域供应链协同平台,将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承接国际订单的能力,增强整体产业竞争力。
若美关税政策长期存在
电子电器业需重定位市场
针对电气与电子产品占马来西亚总出口的约40%,若美国的关税政策长期存在,大马的E&E产业可能需要重新定位市场,并加速在半导体或其他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升级?
吴林泰表示,若美国的关税措施持续且广泛,我国的电气与电子产业必须进行市场与价值链的双重重构。
他说,在市场重构方面,我国应从“对美集中”转向“多极并进”,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扩大在中国、日本、韩国、欧盟与东盟的技术出口布局,尤其是中国在高端消费电子、车载芯片与自动化控制方面的进口需求不断上升,而日本与德国也在寻求替代性供应国。
建立人才培养计划
“在产业升级方面,我国在半导体测试与封装领域已有稳固基础,但高附加值仍集中在IC设计与系统集成,国家可通过设立国家芯片创新基金引导私人资本进入设计生态,吸引国际大厂在马设立设计中心进行本地技术转移,并与高校合作建立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填补高端技术人才缺口。
“同时,马来西亚应发展“制造及服务”生态,推动企业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者,而不仅是代工者。
吴林泰认为,外资评估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已不再单看税收优惠,更重视制度稳定性、人才可得性与价值链整合能力。
强化投资便利化
另一方面,吴林泰表示,面对全球外来直接投资(FDI)竞争加剧,我国应从“数量激励”转向“质量激励”,优先给予具高技术、高薪资、供应链外溢效应的项目,并设置绩效指标如技术转移、研发投入、本地就业和出口比重等,同时对战略产业例如绿色科技、半导体、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提供目标式的奖掖。
“在这方面,我国需强化投资便利化与制度透明,简化投资审批流程,推出‘高技术人才签证快速通道’,并建立‘投资者后续服务办公室’,提高外资留存率与扩张意愿。
“在制造与服务融合方面,也要吸引工业4.0、智慧制造解决方案、工程软件与技术服务投资,发展本地设计、检验、认证、维修、数据分析等高端服务。
“我国具备‘战略缓冲地带’以及‘中立生产基地’的条件,但需要政策设计与国家定位的主动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