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跨国合约转移利润 税收局追踪企业大避税

(八打灵再也11日讯)税务专家表示,内陆税收局正在追踪利用跨国施工、采购、建造和启用(EPCC)合约转移利润避税的跨国企业。
Thannees税务咨询服务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经理丹尼马莱指出,当局已意识到这些避税措施,正在追踪这些大型合约。
他强调,当局可能已掌握大量可挑战此类避税信息,尤其是大公司的国别报告(CbCR)文件,因大马已与70个国家达成税收协定(不包括美国),可彼此互相交换信息。
“如果当局要求提供国内外合约的总利润信息,不仅可看到整体营运情况,还能比较留在大马的利润水平。”
他预计,问题将浮现在跨国公司申请退税时,并可能带动内陆税收局对每份合约进行深入审查。
合同拆分国内外部分
他在《太阳报》税务专栏撰文说,这类型合约费用高达数亿至数十亿令吉,通常出现在油气业、电力业及大型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因它们需引入外国承包商,提供专门的设备、技术和专业人员来执行合约。
通常整个合约金额都会在大马纳税,实际上则不可能,因合同将被拆分成不同部分(国内及国外),以减少大马税负。
他指出,跨国公司在签订此类合约时,会通过税务规划将利润转移到国外,如母国或税率低于大马的国家。
主要是外国施工、采购、建造和启用承包商在大马申报全部利润时,需按照24%税率征税。而合约支付给非居民的任何款项,也将被征收预扣税和进口服务税。
“这促使大型外国纳税人倾向于利用转移定价法,将更大部分利润挪到国外。”
不过,他说世界各地的税务机构已意识到此恶性税务规划的漏洞。
“它们已从不同角度打击这些交易,如从转移定价角度,挑战大马剩余利润是否符合公平交易标准,或者根据反避税条款,质疑利润分配不合理。”
不松懈办妥7件事
税务专家授招迎SST
(新山21日讯)税务专家为企业指路,只要不松懈办妥7件事,迎接销售与服务税(SST)措施则没难度!
为协助商家应对9月1日即将实施的销售与服务税制,税务专家邓光扬建议商家做好7件事,以免从现在的零消费税转为征收销售与服务税的税制交替期间会措手不及。

昨天国会上议院三读通过2018年销售税法案、2018年服务税法案、2018年消费税(废除)法案、2018年关税局(修正)法案,以及2018年自由贸易区(修正)法案。
新山中华总商会与实达集团今日联办“2018销售服务税(SST)讲座会”,以指引商家在税制转换过程时注意细节及销售税的影响,超过280名商家踊跃参与。
须厘清资格
“商家也必须厘清是否符合资格注册销售税。”
邓光扬建议商家做好的7件事包括趁免税蜜月期进货、培训、检讨公司报价单细节、供应链、会计系统提升、调整营运模式及整理消费税账单。
他以6%消费税降至0%为例,这段期间并没有感觉到物价下调,而随着9月1日实施新销售税制,料物价会进行调整,倒不如趁免税蜜月期结束前进货,但必须确保交货日落在8月31日前完成交易,否则逾期就得缴税。

他说,关税局及财务部与时俱进,从前,会计师必须前往关税局购买消费税清单,但是,昨晚通过法案后,今早关税局就把详细的税务细则上载到官网,而财务部也在官方面子书更新税务资料,商家可直接通过网上查询或让会计部参与培训课程。
细节需谨慎
“公司销售报价细节需谨慎处理,必须清楚列明含税或不含税,以免混淆消费者。”
他指出,尽管商家向厂商在8月31日前下订单,不过送货日则落在9月1日,就必须按照交货与验收基准的计算方式征收销售税,否则盈利变少,变相自己吃下闷亏。
“因此要提升公司会计软件。”
他强调,与消费税制不同的是,销售税仅向制造商或进口商单次征税,也不存在申请税收抵免或退款的机制,因此厂商更应该针对营运方面及价格等作出合理的调整,应对新税制。
另外,他也表示,虽然消费税年代已过,但消费税的稽查报告也不能马虎,系统化处理文件,关税局随时会展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出席讲座会者包括新山中华总商会会长刘国胜、署理会长拿督胡贵华、依斯干达公主城协理会主席詹达显及实达集团工业园市场销售副经理何文建。
刘国胜:政府或拟策振兴经济
刘国胜透露,前几天他到访槟城出席商会活动时,财政部长林冠英口头承诺,若证实内陆税收局在2016至2017年,还没偿还中小型企业多扣的所得税预扣款项,会考虑改为抵销公司所得税的待遇,以协助中小企业度过现金流动吃紧的难关。
刘国胜相信,实施新销售税制影响产业、汽车销量及市场放缓的情况,新任希盟政府或会拟定更好的政策振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