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3000令吉就能种菜? 非法种植威胁本地农民

刘永顺
(吉隆坡10日讯)金马仑菜农公会署理主席刘永顺指出,本地地主,尤其是年迈农民,由于子女不愿继承农业事业,选择将土地出租赚取退休收入,一些外国籍种植者仅需每英亩3000令吉即可租赁土地。
他说,低廉的成本优势造成金马仑高原涌现大量非法农场,并导致这些非法农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农产品,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地农民需要缴税,营运成本高,还必须符合农业部严格标准;非法农场不仅规避监管,还可随意使用廉价、劣质农药,无视食品安全及环境影响。”
低价出售蔬菜
刘永顺接受《星报》采访时说,由于运营成本远低于本地农民,这些非法种植者能以极低价格出售蔬菜,导致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本地农民根本无法与他们竞争。如果情况持续,本地农民将在未来几年难以生存。
“更重要的是,非法种植者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一旦失败,他们可随时撤离,转移至其他地方,而本地注册农民则必须独自承担经济损失。”
“菜劳板”种植蔬菜流入市场
菜农总会会长林仕伟说,全国约有6000名注册农民,他们的生计正受到这些非法农场的严重威胁。
他说,越来越多外劳成为“菜劳板”,且占领种植、分销和零售领域,情况在5年前冠病疫情爆发后更严重,涉及非法耕种的外国人主要来自印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这些非法农场主要种植露天蔬菜,包括根茎类和叶菜类作物,包括青葱、西葫芦,以及大规模供应市场的木薯和黄梨等。
“如今,全国各州均出现非法耕种现象,其中尤以金马仑高原最为严重。这些外国人或借用本地种植者的农地,或向本地地主租地进行种植,有些更进一步,提供从种植、供应到零售的一条龙服务。”
林仕伟指出,本地农民不断投诉这些非法种植者,也非议他们从本地农场及其他渠道获取种子、化肥和农药,随后将非法种植的蔬菜供应至雪兰莪士拉央巴刹及柔佛批发市场。
“消费者根本不清楚自己买的蔬菜来自哪里。我们已向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递交信函和备忘录,敦促当局采取行动,制止非法耕种。”
目前,林仕伟强调,这些非法农场不受政府标准和监管约束,存在极大风险。
“他们没有马来西亚良好农业规范(MyGAP)认证,农药使用情况无法追踪。长期食用这些农场种植的高农药残留蔬菜,恐危害消费者健康。”
视频推荐:
移民局取缔 没合法准证 隆3回收厂22外劳落网

官员记录外劳的资料。
(布城23日讯)移民局昨日取缔吉隆坡新街场的3间回收工厂,一举逮捕违反各种移民条例的22名外籍员工。
移民局总监拿督扎卡里亚说,被捕外籍员工的年龄介于23至48岁,包括18名印度籍男子和4名孟加拉籍员工。
他今日发文告说,根据初步调查显示,其中12名印度籍员工持有合法临时工作准证(PLKS)、3名印度籍员工和2名孟加拉籍员工的临时工作准证已过期,另外2名印度籍员工则持有过期社交探访准证(PLS)。
“其余外籍员工则没有任何有效的旅行或逗留我国的合法准证。”
扎卡里亚指出,所有外籍员工已送往士毛月移民局扣留所。
他表示,该局是援引1959/63年移民法令、1966年护照法令和1963年移民条例调查此案。
另外,移民局也在行动中逮捕5名本地男子和2名印度籍男子协助调查。
扎卡里亚指出,执法人员在行动中也扣押地方政府向涉案工厂发出的营业执照、公司文件、大马公司委员会证书、商业记录、17本印度护照、2本孟加拉护照和员工签到簿。
他说,涉案工厂负责回收来自多个国家的电子设备、电缆和电线等废料,以提炼铜与铝。
“我们相信涉案工厂以每月1500令吉至2000令吉的薪资,聘用外籍员工,并将员工安置在未经大马半岛劳工局(JTKSM)认证的厂房居住。”
他说,大马半岛劳工局也援引1990年员工房屋、住宿和基本设施标准法令,调查相关工厂。

工厂提供不符合规格的外劳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