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好评为大马背书 20年遗珠重现光芒

(吉隆坡24日讯)摩根史丹利发布投资评论报告,对我国前景信心爆灯,认为昔日“亚洲之虎”渐醒,已迈入第三波投资周期,可望重新成为外资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
“大马近来政局稳定,为改革铺平了道途,其中就包括关键的电费与燃油补贴合理化。”
“作为‘中国+1’战略的受惠经济体之一,大马具备了招揽投资的条件,尤其在中、美科技战硝烟弥漫之际,蹭上了一波数据中心的热潮。”
根据大摩的评论报告,下届全国大选重新擂响战鼓,还得待到2028年的到来,意味着2023年7月出台的10年期“昌明经济”发展蓝图,还有近乎4年时间供政府大施拳脚。
评论报告认为,我国市场值得重获关注,毕竟1997亚洲金融风暴之前,我国曾高居“亚洲四小龙”之列,在MSCI指数更以最大权重,傲视彼时一众新兴市场。
“然而过往25年,大马仿若遭外资淡忘的市场,一直试图重振当年雄风,却被占尽体量红利的中国、印度,还有科技实力难敌的韩国、台湾掩盖了光芒。”
“就连邻国印尼,也凭借力推采矿业下游,备受投资者青睐。”
但是,我国4000亿美元(约1兆7410亿令吉)经济规模,过去20年平均增长4.5%,人均生产总值(GDP)翻了一倍,上看约1万2000美元。
此般经济势头刺激了就业,失业率自新冠疫情峰值节节下跌,劳动成本与生产差距也收窄了,因此,大马国家银行料不会急于调整利率。
“我们预料大马通胀可持续受控,让国行能将利率维持在3%,年内料会维持利率政策稳定。”
而用大摩的话说,我国2021年来吸纳了240亿美元(约1039亿令吉)投资,摇身成了亚洲数据中心枢纽。
因此,柔新经济特区、森林城市金融特区等,将在税务优惠、免签证过境、交通建设等措施下,成为国内新兴的外资磁铁。

投资周期再攀高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迎来首波投资浪潮,推动了经济形态从贸易转型制造,其中以槟州成为佼佼者,如今更冠上了“亚洲矽谷”的盛誉。
在工业活跃、消费强劲的推动下,摩根史丹利满怀信心,认为马股将攀上10余年之巅,受到官联投资公司助力,加之股市流动性改善,马股已可望重返疫情前水平。
不过大摩的评论报告,还点出一些挑战与风险,那就是首相兼财长安华,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版图中游刃有余,在严厉打贪反腐的大计中,稳住掌权派的军心与忠心。
该评论还称,激进的补贴合理化举措,也得确保不会激起民怨;不过经济结构改革,终归是必打之仗,因为弥补财政赤字,才能重夺投资者信心,继而好向选民交代。
让特朗普接管美联储? 克鲁曼:通胀狂飙美元急贬

特朗普
(纽约19日讯)近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施压要美联储降利率,并扬言解除主席鲍威尔的职务。
此事有多严重,该担心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警告,绝对有恐惧的理由。
克鲁曼18日撰文指出,美联储可以对经济发挥莫大的影响力,例如1982至1984年就是如此。
1982大半年,美国经济情况凄惨,那年12月的失业率从前月的4.2%飙上10.8%。经济苦难导致民主党在1982年期中选举大胜。
但美联储借调整政策扭转乾坤。1982年夏季,美联储决定放松货币政策,利率随之陡降,约莫六个月后经济开始强劲复苏,1983年成长率达4.6%,1984年更跃上7.2%。
时任总统里根自揽功劳,宣称是“美国之晨”,但其实是美联储振衰起敝。
这段历史凸显出美联储导航经济的力量有多强,而如此强大的力量,不该让政治人物染指,尤其是像特朗普这种既不负责任、行事又疯狂的政治人物。
不让政治人物直接掌控货币政策,理由显而易见。因为运用货币政策十分容易,所以更要防止遭政客滥用。
“放松”货币政策的过程通行无阻,通常只要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指示纽约联准银行向民营银行购买美国政府公债即可。
这无须国会通过立法,无需进行投标,或处理调整政府政策通常涉及的麻烦事。基本上,美联储只要打一通电话,就可创造一波经济荣景。
须维护美联储自主
然而,想象这种权力若遭不负责任的领导人滥用,会是什么情况?国家领导人乐见任内经济繁荣,却可能把风险警语当耳边风。
举一个作风类似特朗普的领导人为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因应国内通胀猛窜的对策,不是依循正统经济理论借升息打通胀,而是拥抱诡异的谬论,声称“降利率会降低、而非助长通胀”。结果便是通胀率一飞冲天。
如何防范这种不负责任的决策?历经1970年代停滞性通胀(Stagflation,俗称滞涨)的惨痛教训,多国把货币政策交由独立央行的技术官僚负责。
虽说技术官僚也可能犯错,甚至经常误判形势,但比起典型政治人物,这些技术官僚较不会落入乐天派思考和动机性推理的陷阱。
因应滞涨已很棘手
克鲁曼指出,特朗普在此时霸凌美联储尤其是大凶之兆,因为美联储很快就得设法收拾特朗普的烂摊子:滞涨危机。
特朗普大幅提高关税,将导致重大的通胀震撼。而且,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已给企业和消费大众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那将压抑投资和消费,很可能导致一波衰退来袭。
美国总统依法在关税事务上握有强大的裁量权,如今特朗普还想剥夺美联储的货币决策自主权,假如他果真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特朗普实施经济自残式的关税,已经让美联储陷入两难。该提高利率抗通胀?或应降息抗衰退?实在难以定夺。
而特朗普的威逼让鲍尔处境更为难——如果美联储果真降利率,会被视作鲍尔为保住职位而向特朗普屈服。
可确定的是,万万不可让特朗普对货币政策发号施令。否则后果就会像土耳其那般,顺从埃尔多安的经济谬论制定政策。
从特朗普宣称“关税不会造成消费者物价上涨”,已知他的想法有多荒谬。
美债收益率飙高
那么,特朗普逼迫美联储降息的企图会得逞吗?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近几个月来他已私下研议将鲍尔革职。
特朗普并无合法权力可炒鲍尔鱿鱼,但特朗普岂是担心合法授权这种小事之人?他昨天就告诉记者,可以轻易让鲍尔很快就滚蛋。
特朗普之前已大肆破坏众多政府机构,难保不会用同样手段对付美联储。
倘若特朗普接管美联储,后果会是如何?拜特朗普所赐,美国已经面临严重的信誉问题。
美债收益率劲扬时美元却走贬,即为市场发出的警告。或许市场更激烈的反应会让特朗普收敛;但就算顾问提醒他,“接管美联储将助长通胀预期,导致美元暴贬、长期利率飙升”,特朗普也可能不予采信。
考量特朗普大幅提高关税、限制移民的经济效应,以及逼迫美联储为政治服务的企图,克鲁曼警告,美国通胀上扬的风险现在看来“非常高”。
美国许多选民投票给特朗普,正是认定他能让物价降下来。如今看来,十分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