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资源丰富基建完善 彭亨有望成东亚投资门户

旺罗斯迪
(吉隆坡10日讯)彭亨州有望成为通往东亚地区的“投资门户”,吸引来自全球的投资者关注。
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旺罗斯迪表示,彭亨拥有丰富天然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大片工业用地,具备取代新加坡,成为工业与服务业一站式枢纽的潜力。
他指出,随着东海岸铁路计划及海事枢纽的建设,彭亨可直接与中国、日本及美国等地进行进出口贸易,绕过马六甲海峡,不仅节省航程3至4天,也降低物流成本。
“从泰国前往新加坡或巴生港口的时间较长,但若经由彭亨,将大幅缩短时间与开支。
“因此,彭亨若成为东亚投资门户,将成为全国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对这项愿景充满信心。”
同为巫统副主席的旺罗斯迪指出,彭亨在为投资者提供设施与便利方面,是大马表现最好的州属之一。
“彭亨在营商便利指数中表现优异,有助吸引投资并带动就业,促进周边相关产业发展。”
他也强调,州政府虽简化程序,但不会牺牲法律规范来迎合投资者。
他表示,目前,彭亨已设立西部经济区域发展理事会,并有马中关丹工业园支持州内经济持续增长。
“预计2027年完工的东铁将成为彭亨发展的催化剂,沿线7个车站,州政府已规划多项发展蓝图,包括以公共交通导向发展项目(TOD)、物流和货运枢纽为主导的项目,以及多项经济驱动计划。”
“例如文冬站旁的“我的彭亨”(Pangsapuri Pahangku)公寓计划,就是公共交通导向发展项目之一。”
他补充,彭亨也正积极发展清真产业,在甘孟、格宾和关丹港设立发展区,出口清真产品至中国、日本、越南和台湾等东亚国家。
“沉睡巨人”潜力巨大
国际回教金融教育中心(INCEIF)主任峇哈伦形容,彭亨是“沉睡的巨人”,潜力巨大。
“彭亨曾是国家主要经济贡献州之一,但因地理受限一度边缘化,但随着东海岸铁路计划等项目推动,彭亨有望重新崛起。成为重要的经济力量。”
他说,在旺罗斯迪领导下,彭亨州经济表现亮眼,逐渐成为全国投资焦点之一。
例如,去年州收入达12亿2000万令吉,超越原定11亿3700万令吉目标,达成率高达107.25%。而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5.2%,高于全国平均的3.6%,总值达649亿令吉。
他指出,该州面向南中国海的地理优势,加上我国担任东盟主席国和加入金砖国,为州属带来更多国际关注。
“彭亨非常适合成为通往东亚地区的投资门户,因为它不仅带动自身经济,也将促进整个东海岸甚至全国的发展。”
他指出,该州具备发展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VET)人才的能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怡保、新山和巴生谷等已趋近饱和的地区,更具增长潜力。
“如今砂拉越在快速发展,彭亨在南中国海南端也紧追其后,这两个邦州的崛起将为国家带来积极影响。”
大臣:本地供应不足 官企助彭增产稻米

旺罗斯迪
(关丹22日讯)彭亨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旺罗斯迪透露,州政府已通过3家官联公司(GLC)提升州内稻米的产量。
他指出,3家公司已启动种植项目,包括彭亨州政府机构(PSK)在孟宗的526公顷土地、彭亨农业发展机构(PKPP)在云冰的1214公顷土地,以及彭亨基金会在北根甘充涉及的202公顷地段。
“我们不否认本地白米供应不足,目前已有3家政府相关公司在栽种稻米,这些努力已在进行中,并不是新进行的,但多少可以提升州内本地白米供应。”
旺罗斯迪今日在彭亨州议会上,回应米昔拉州议员拿督安丹苏拉关于州政府如何解决本地白米短缺的提问时解释,白米供应不足不仅是彭亨的问题,更是全国所面对的挑战。
“我们必须进口,因为产量不足。像吉打这样的传统稻米主产区,稻田面积正因住宅项目开发持续缩减,导致种植面积减少,加剧依赖进口。”
掌管彭亨消费人事务与人力资源事务的行政议员沈春祥表示,从2023年9月起至今,大马联邦农业销售局(FAMA)在全国进行了干预计划。
他说,当局迄今已分配24万8841包米,其中,2023年分配8万9192包米,2024年分配14万5649包米,今年截至4月10日为止则发放了1万4000包米。
“彭亨栽种稻米的面积达1万3356公顷,稻米产量为4万7443公吨,白米产量则是3万3211公吨。”
他说,政府也鼓励使用先进科技及智能农耕来提高稻米产量,并提供拨款开发废弃沼泽地作为增加州内稻米种植面积和生产力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