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企业能做些什么? 专家授招应对美国关税

(吉隆坡9日讯)美国关税来袭,大马企业受促提高警觉,深入了解可用的“贸易救济”工具,例如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以防范不公平贸易行为,保护本地行业利益。
毕马威大马合伙人兼间接税主管黄淑玲指出,在等待局势进一步发展期间,企业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探索一项或多项长期策略,以降低在美国市场的关税负担。
她今日发文告指出,首项可考虑的策略是“首次出口销售”(First Sale for Export)机制。若商品经由一个或多个真正的中间商,商家可依据制造商的初始销售价格,而非进口商最终支付的价格,向海关申报估价,以达致关税节省。
她说,另一做法是“成本分拆”策略,即从海关申报价值中拆分或剔除不属应税项目,从而协助降低整体关税成本。
“此外,还有‘战略性关税分类’(Strategic Tariff Classification),即确保准确且具有策略性的协调制度编码(HS Code)归类,以避免多付关税,同时善用相关的优惠税率。”
她指出,企业也可从供应链重组入手,重新评估并优化生产与物流安排,以善用来自较低关税国家的优势;同时可通过原产地多元化,策略性规划原料和零部件采购,提升灵活度与成本效益。
“再者,可考虑重新谈判现有合约,与供应商及客户协商加入关税变动时可调整价格的保护性条款,以降低未来风险。”
她坦言,这些措施并非一蹴而就,执行过程中可能较为复杂,需企业全面审视,并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配合。

黄淑玲
企业可立即采纳的应对措施
1)核查产品是否受排除,即确认出口商品是否列于附件二(Annex-II)。
黄淑玲举例,若是HTSUS 85419000下的电子集成电路、处理器与控制器属附件二内,美国买家的采购格局或许维持不变,但企业仍应密切关注政策更新。
2)评估自身竞争力:若产品未在附件二内,应参考附件12(Annex-I2)中竞争对手适用的关税率,以研究判断美国买家是否会因税率考量转向大马或其他国家采购。”
3)密切跟进政策发展:即便目前未向美国出口,企业也应随时掌握市场变化,因新关税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部分失去美国市场的竞争者或将转向其他地区,加剧大马本地市场的竞争压力。
黄淑玲提醒,消费者也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冲击有所准备。现阶段或许是重新检视消费行为的时机,并支持更多“大马制造”的产品。
应对潜在药品关税 大马医疗商拟赴美设厂
(吉隆坡22日讯)随着美国考虑对总值2000亿美元(约8747亿令吉)的药品征收关税,大马医疗产品制造商正严阵以待,准备应对这潜在影响,有者则考虑在美国设立工厂,直接在当地生产和供应给市场。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去年对美国医疗器材出口额达136亿9000万令吉(约30亿7000万美元),占我国医疗器材总出口(370亿3000万令吉)的36.97%。
买家取消部分订单
药品出口方面,对美国出口额为5亿6000万令吉,占大马药品总出口(30亿3000万令吉)的18.48%。
根据《星报》报道,大马医疗器材制造商公会(PERANTIM)主席佐哈里阿布卡欣指出,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大马实施24%对等关税后,业界已感受到冲击:“美国买家已取消部分订单。”
他指出口到美国的主要产品包括医用手套、导管及注射器等。
他补充,大马也透过新加坡间接出口至美国,约占总出口的23%至25%。
尽管业界情绪不安,局势仍不明朗,佐哈里阿布卡欣认为大马仍有利好因素,例如中国同类产品面临145%高关税,这将提升大马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了解,为应对挑战,一些大马医疗器材制造商公会会员正考虑在美国设立卫星工厂,直接在当地生产和供应市场。同时,业界也积极开拓新市场,与大马对外贸易发展局(MATRADE)合作,寻找非传统市场。
佐哈里阿布卡欣说,现在正是发挥东盟内部贸易潜力的好时机,尤其今年大马担任东盟主席国。
大马医疗机器行业协会(AMMI)执行董事庄骏雄也说,对等关税将影响出口美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出口量及企业盈利。
“根据初步调查,会员认为全球价格可能因此上涨,增加销售成本。不过短期内出口需求未见显著变化,业者会持续评估关税对长远的影响。”
至于药品领域,发马(PHARMA,7081,主板保健股)公司董事经理祖基菲里表示,该公司目前并无直接出口至美国,因此不受直接冲击。
“不过,我们了解全球贸易高度互联,且政策变动可能波及全球供应链。”
他强调,该公司正与本地及国际供应商合作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方案,以确保业务运作不中断、供应链维持弹性,并在必要时迅速调整。
回顾特朗普首个任期,中国、墨西哥与加拿大生产的医疗器材和防护用品曾被豁免关税,但如今可能不会再获得同样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