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榴梿输华料逼近10亿 安华盼扩大绿能食品出口

安华
(吉隆坡282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指出,马来西亚的榴梿已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预计出口额将近10亿令吉。
他说,中马双方信任和合作的不断加深,大马的榴梿已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但出口不应仅局限于榴梿,还应扩展至绿色能源和食品等潜力领域。
安华在今年11月的访华之行中,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高端访谈》的专访。这期节目于昨天晚上9时30分播出。
安华指出,中国的开放政策也为较小的国家提供了展示平台,帮助她们进入中国市场,体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关于马中建交50周年庆,安华说,马中两国不仅有辉煌的历史,还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他说,两国未来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经济领域,还将扩展至能源、绿色科技和新兴科技人工智能等新领域。
他也说,大马将继续聚焦于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然而,合作的领域将会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绿色能源等高科技产业。
“大马对中国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推动年轻人接触中国的先进技术方面。”
针对一带一路合作,安华说,尽管两国在地理、经济、文化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但在许多方面仍有相似之处,如对中国文化、语言和哲学的了解。
他补充,东海岸铁路(ECRL)项目就是两国合作的典范,并将继续推动类似项目,同时双方的合作将在教育、研究等领域继续深化。
关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安华说,大马作为东盟的协调国和明年的主席轮值国,将致力于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3.0版的谈判进程。
他对加快议定书的签署充满信心,认为通过加强政治稳定和高效协作,能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反对散播仇恨主义
安华说,他对《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做人的基本原则印象深刻,所以,他反对不公正、反对散播仇恨、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狂妄自大、反对保护主义。
他说,大马和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双方都想自由贸易,并认为不应用机制来限制他国,尤其是对方在创新科技领域有所成就的时候,应该共享,而不像其他国家“帝国主义式”的援助项目,用援用来控制和支配他国。
“中国没有这样做,大马在请求中国提供培训教育时,无论观点是否一致,中国都没有强加任何政策,只有尊重。”
安华赞扬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更致力于坦诚对话,开创了国际交往的新模式。
安华强调,孔子的“中庸之道”与其人生观基本一致,并认为这是当前世界政治中严重缺失的。
初见严肃 实则热忱
习近平充满人情味
安华说,他在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入接触前,后者给人认真且严肃的领袖形象,但在进一步了解后,才感受到对方珍视友谊且充满热忱的内心。
“在未与习近平深入接触之前,他给我的印象是认真严谨且富有行动力。
“当我进一步了解他后,发现他内心充满热忱、有人情味、珍视友谊,这对我来说是可贵且卓越的品质。”
安华回忆,两人曾在3次会谈中交流与分享彼此的看法,与其说这是两国领袖间的会晤,更像是两位好友间的叙旧。
“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朋友。”
安华表示,尽管对中国来说,马来西亚属于一个较小的国家,但习近平却给予了我国充分的尊重。
“我认为这份尊重极为可贵。”
笑谈人生落比起多
安华欣慰家人陪伴
安华庆幸有一个很好的妻子和很好的家人,在他人生低谷时一直陪伴在旁。
他说,无论自己经历了多少折磨,家人始终伴随在旁。
“除此之外,在个人方面,我有勇气、信念、坚定的意志和目标。知道想要什么。”
中国著名女主持人、记者邹韵在访谈中,提到安华在政治生涯上经历的起起落落,要安华谈在人生最低谷时,最大的动力源自何处?
大马是投资旅游佳处
面对邹韵使用的“起起落落”,安华风趣地补上一句“落比起多”,两人顿时相视大笑。
安华说,马来西亚有巨大的潜能和充足的资源,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更是是投资和旅客的理想目的地。
他认为,这国家需要负责任的领导人和良好的治理,以及清晰的政策,为国家未来带来改变。
在断垣颓壁中守望春天 ——重看《小城之春》杂想/心然


“中国电影节”主办单位蛮贴心,为《小城之春》设计了精美的纪念明信片。(摄影:刘衍应)
去年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在都门举办的“中国电影节”,所选的片子素质不错,其中有部影片特想观看,那就是被誉为开启中国诗化电影先河的《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其实在小荧幕看了数回,但每回重看依旧惊喜折服。
《小城之春》是1948年的电影,导演为费穆。故事讲述中国南方某小镇四人的感情故事……电影当年推出被冷落,在文革时期还遭受批判,但是“金子”终究会发亮,经岁月洗礼后,其艺术价值获肯定,曾被选为 “中国电影一百年最佳华语电影”之首。
《小城之春》表面讲述纠结情爱,但背景是国共内战时段,讲述人面对新与旧,在选择上的艰难与迷惘……戏中只有5个人物(另加一只鸡),但电影用画外音的独白来展现女主角周玉纹(韦伟饰演)的内心世界,而开始与结束是一样的场景,如此的镜头处理前卫极了,而整部戏仿是女主角记忆视角的个人回溯……

1948年的《小城之春》被誉为开启中国诗化电影先河的经典电影。(取自官网)
一生郁郁不得志
女主角周玉纹与受身心病困扰的丈夫戴礼言感情不融洽,夫家虽曾是大户人家,但经过战乱变破落,家里还有丈夫的妹妹戴秀以及老管家老黄。
玉纹每天在城外的断墙散步,那是她消除郁闷的出口。然后丈夫的好友章志忱来访,对方是她昔日相恋的情人,而正值少女怀春的戴秀也对远道而来的志忱产生爱意。于是一场复杂的四角关系,暗流汹涌……
导演费穆在1949年中国解放后南下香港,一直没返回上海。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死在香港,离世时才45岁。
影片有两首歌曲都是王洛宾的名曲:当戴秀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时,她对志忱的情愫瞬间开花……当四人在湖中划船,两兄妹齐哼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玉纹不时往后向志忱“留恋地张望”,她的心湖也被船桨撩动起阵阵涟漪……导演对人物性格的设置极其细腻,感情也非常饱满。(四人出游时,志忱还主动迅速牵了玉纹的手,那是蛮经典的一幕)。
韦伟在片中成功演绎出女主角复杂的内心情感,让人印象深刻。她也在中国内战时到香港发展,至老至死。
个人因电影观赏会因缘认识了温其辉老先生,在转职掌相命理的他,之前在香港左派电影担任过摄影师。

温其辉(左)曾在韦伟(右)主演的影片中任摄影师。(图由温其辉提供)
对韦伟评价很高
他与我分享当年曾与韦伟合作过。他对韦伟的评价很高,有教养且对人热诚相待。回马后,他与韦伟一直保持电话联系,后来因韦伟耳朵不灵光没法通话。他分享当年韦伟曾来电打趣地说:如果有天过来马来西亚,你替我看看掌相,看我晚年的运程如何?
去年韦伟以101岁高龄去世,温老先生感叹中国电影史上如此重要的人物,但海内外媒体的报道都很少。他也表示没机会见到费穆很遗憾,他非常欣赏其作品,不过费穆的女儿费明仪倒见过几次,她后来成为了香港著名的歌唱家。
以《蓝风筝》一片闻名的中国导演田壮壮于2002年重拍《小城之春》向费穆致敬,并找来中国作家钟阿城负责改编。或许其作品无法超越前作,但也拍出另一种风格。
《小城之春》最后还是给了4位主人翁一线希望。幕终,戴秀与老黄送志忱离开小城,玉纹与自杀不遂的丈夫重新修补感情,两人同站在城墙看景……四人仿佛守望到春天的到来,寻找到属于他们各自的新生——冬天去了,春天必然到来。

中国导演田壮壮为向费穆致敬,于2002年重拍《小城之春》。(取自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