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杪定基本保险方案 或准提公积金付费

(吉隆坡29日讯)政府将在今年杪制定基本保险产品方案的细节,或将让国人可使用公积金第二户头或第三户头中的储蓄支付保费,确保更公平获得医疗服务。
鉴于所有14岁及以上的大马公民都可以登记成为公积金会员,目前还无法确定,这是否意味着要将其扩展为一项国家基本保险计划。
根据财经周刊《TheEdge》报道,据了解,该方案将为消费者提供更永续的保险替代产品,这有别于现有的i-Lindung保险计划。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逾15万3618名公积金会员已提取5100万令吉,作为支付人寿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用途。
很多人自认为有足够的保险保障,但实际上到了晚年可能就没有了保障,此时他们更有可能需要医疗,而保险保费也可能更昂贵,因为保费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国家银行早前曾表示,一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每100名70至79岁的投保人当中,就有30人索赔,明显高于每100名20至29岁的投保人中,只有7人索赔的情况。
国行指出,截至2023年,共有770万人购买保险产品。
即使保费每年增长的上限为10%,又有多少人能够继续承担每年增长的保费?
去年12月,国行宣布应对医疗与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保费上涨的4项临时措施,要求保险公司和回教保险公司至少在3年内分摊所有受重新定保费影响的保单持有人的保费变化,直至2026年。
国家银行当时表示,通过临时措施,预计至少80%的保单持有人因医疗理赔通胀导致的年度保费涨幅将低于10%。
年度保额高近800万
私立医疗飙升谁买单?
超级富豪不需要医疗保险,富人负担得起他们想要的所有医疗、保健和美容配套;那么,又是哪些人签署每年保额高达800万令吉,且没有终身索赔限额的医疗保险?
国家银行在本月24日发布2024年报中的专题文章《确保永续获得医疗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保障》中指出,医疗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MHIT)产品的年度使用限额高达800万令吉,而且没有终身索赔限额,这通常与较高的医疗保健使用率有关。
国行在讨论国内医疗通胀失控的问题时说,保险产品的设计也在这个课题上发挥作用,国行该责怪消费者、保险营运商抑或两者?
消费者购买的保险配套提供保障,他们可能几乎不需要向医院支付任何自费部分,消费者是否难辞其咎?毕竟不必担心医院账单带来的安心感,才是保险预付保费的目的。
私立医疗机构当然会为投保人铺上红地毯,尤其是那些索赔限额如此之高的投保人。
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并收取佣金和费用时,是否曾抱怨过,如今才说因为冠病疫情后医疗通胀,而需调涨保费。
负责监管保险公司的国行,在允许销售此类保险产品时是否存在疏忽?

价格超出预期
为雇主利益而定价的保险产品价格超出了精算专家的预期,保险公司是否对这失控的医疗费用索赔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措手不及?
如果更多的人无法再负担私立医疗或医疗保费,而不得不转向政府医院,那么消费者和纳税人很可能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将对公共财政,以及已经捉襟见肘的政府资助医疗设施造成压力,引起财政部的不安。
卫生部、国行及雇员公积金局刻在携手合作,加速必要的医疗改革,并制定长期解决方案,解决高昂的私立医疗费用和抑制医疗通胀。
除此之外,其他措施如分阶段推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制度,以取代现有的按服务付费机制,以及通过公布常见医疗服务的价格范围和显示私立医院和诊所出售药品的零售价格,以提高价格透明度。
实施工作可能需要立法和监管审查,以加强政府对私立医院的监督,并支持价格透明度和实施DRG制度。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今年医疗通胀率料达15%
国行在专题文章中指出,如果高医疗通胀持续存在,临时措施就无法维持。
我国2023年的医疗保健整体支出为842亿令吉,包括卫生部支付的总支出。
根据国行的数据,过去20年,由医疗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资助的医疗开支增长6倍,从2003年的9亿6000万令吉增至2023年的67亿5000万令吉。2021至2023年期间医疗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索赔的总费用增长73%,远远超过保险保费21%的增长。
国行表示,除了平均治疗费用增加,医疗服务使用频率增加也是原因之一。2018年,每100名投保人中,就有11人索赔,惟到2023年,这数目翻一倍多,达到25人索赔。
此外,医院用品和服务的高昂费用也加剧这项问题,这些用品和服务占私立医院总费用的59%至70%,对整体索赔成本有很大影响。
不管是为了方便病人购买保险或是为了底线,很明显的,马来西亚今年的医疗通胀率预计为15%,高于全球和亚太地区的10%和11%的平均水平。
若不进行更广泛的医疗改革,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会被拒之门外,这不仅为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业者重新定价
向国行呈资料
保险公司及回教保险公司须确保医疗健康保险及回教保险(MHIT)产品的定价和管理,符合普遍接受的精算原则/做法和公平待遇方面的考虑。
根据财经周刊《The Edge》报道,国家银行受访时说,保险公司及回教保险公司董事局负责监督,确保保险公司遵守这一点,因此,保险公司及回教保险公司的内部重新定价政策和程序必须得到董事会批准,并妥善记录在案。
目前保险业者根据董事局批准的内部政策和程序重新定价时,事前无需获得国行批准。 国行详细规定此类内部政策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确保保险业者采用合理的方法确定定价的技术风险费率;保险业者也必须考虑投保人的合理期望,以及得出医疗通胀假设的方法,管理可负担和永续性之间的权衡,并确定风险池。
国行不允许非因基本医疗索赔经验而提高费率,例如推算超出最初定价目标的更高利润和支出利润率。
无论如何,保险业者进行重新定价时,必须向国行提供详细资料,包括如何遵守内部政策、重新定价的理由,以及与打算重新定价产品的索赔经验相关资料。
此外,国行指出,若保险代理员因激进的销售策略、歪曲事实或未披露产品的基本特征和风险,不当销售保险产品,一旦掌握确凿证据,国行可援引2013年金融服务法令和回教金融服务法令对付涉及者。
有关行动包括行政罚款、警告、公开或私下训斥、指示遵守命令、责令赔偿或其他解决不当行为的监督措施。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国油气体料损失2500万

(吉隆坡2日讯)蒲种布特拉高原的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估计导致国油气体(PETGAS,6033,主板公用事业股)面对2500万令吉损失!
MIDF投行分析员指出,这起一级灾难,相信会影响两大领域,那便是石油和天然气,以及保险领域。
由于有关天然气管道属于国油气体的管辖范围,因此预计会产生最多约2500万令吉的一次性减值。
这些减值损失包括营收损失(10-15%)、损坏修复(25-30%)、公共赔偿(25-35%),以及声誉管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估算乃是最低估算,并不是顶额,因为一切费用,仍取决于损害类型(医疗、财产等),以及恢复时间。
此外,工业客户的营运可能直接受到管道损坏的影响,至少还需2至3个月的额外成本,最高达500万令吉,因为损坏需耗时数月才能修复。
如果客户没受到直接影响,赔偿金额可能就是数小时或是几天即可。
值得庆幸的是,消防人员表示再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爆炸可能性极低,因为目前已关闭了4个管道闸门,且该地区没有检测到更多天然气泄漏事件。
影响2.1%净利
分析员预计,目前来看此事件将对国油气体净利带来1.8%至2.1%左右的影响;但具体情况还需取决于国油气体如何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与此同时,分析员相信事件会导致国油气体短期股价出现波动,因此MIDF研究也正在审视将该股列为首选符合回教教义股项的决定。
大马天然气因祸得福?
而随着投资者可能短暂对国油气体敬而远之,该领域投资者可能会转投大马天然气(GASMSIA,5209,主板公用事业股)。
分析强调,大马天然气已经声明此次事件基本不会对公司带来影响。
至于保险业务方面,分析员表示,目前来看火险业者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索赔重担将交由国油公共保险公司负责。
目前尚不知有关保险公司是哪一家,且也不清楚政府会如何协助解决问题。
相关新闻: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挖掘工程导致事故? 警方:将传召承包商助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黄思汉巡视灾区宣布 奇瑞捐50万及提供50车代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 波及399车辆235建筑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无残留气体 警方确认现场安全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银行公会促灾民 联系借贷银行商讨援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杨美盈办公室今发1000援金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附近三座油站获准恢复营运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殃及107师生人员 教育部发1000援金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20机构联手调查 消拯局查电工布线房屋安全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104人留医 政府医院67人私人医院37人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全部104伤者情况稳定 卫长:至今未有死亡案例
【独家/油站地下气管爆炸】保险业者:屋车若遭气爆波及 受害者可持火险车险索赔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雪州大臣:鉴定肇因 初步报告72小时内完成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安华:中央州政府国油负全责 屋尽毁获5000伤者获2500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居民仓皇逃生忘了宠物 救援人员找到多只受惊动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雪州大臣:305人获救 290公尺范围内住宅列禁区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公众现场拍摄引发塞车 交通局:恐引发二次意外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医院关闭部分非危急病区 受害者:家中3人情况危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下令相关机构援助受害者 安华将到现场视察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动用22各类消拯车 78消拯员深入现场灭火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国油证实输气管引发火患 临近3油站未波及暂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