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应推迟退休年龄 让长者成职场新动力

报道:张燕萍

(吉隆坡28日讯)年纪大了就该退休?请不要以年龄来定义一个人的职场生产力。

大马于2013年7月1日起,把60岁设为最低退休年龄。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在2020年的人口增长率为1.7%,预计到了2030年,65岁或以上的人口将达15%。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大马是否该仿效新加坡,延长退休年龄和提高重新雇用年龄?我国又该如何减缓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冲击?

一些业者特别是大马中小企业代表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国内所设定的退休年龄与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事实上60岁并不算老,反而是另一个年龄层的升华,并且这群人在累积多年的职场经验后,有助国家更有效迈向复苏。

他们认为,我国除了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退休年龄之外,也应落实弹性退休的机制,让有意愿工作的“中老年人”继续点亮职场力量 。

陈芳心鼓励企业续聘

长者就业无阻年轻人发展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原任总会长陈芳心说,技术和商业模式迭代迅速,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这并不会对年轻人的发展空间造成挤压,因此鼓励企业界继续雇用仍有工作意愿的60岁以上人士。

他认为我国可仿效新加坡政府于2026年后再度将退休年龄和重新雇用年龄上限提高一年,分别至64岁和69岁,以维持生产力。这举措不但有助国家经济继续维持生产力,也能减缓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冲击。

“国家需要中老年继续在职场贡献,让他们拥有自我认同的平台以实现更大价值,而不是退休后无所事事。”
陈芳心希望政府能探讨进一步提高我国退休年龄;在企业界方面,只要健康允许,业者就应该续聘或雇用达退休年龄者,尤其我国正步向复苏的步伐。

中老年人可选兼职

他提到,国家面对技能或专业人才短缺,为此提高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是更好的选择。站在企业的角度,继续雇用达退休年龄的员工也可为企业增值,业者无需过忧。

“60岁以后,并不意味着过了这年龄层就失去了价值和能力,反而他们在积累了30、40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他们是职场的精英,业务有他们的辅助就不会浪费时间。

“他们也不会和年轻人抢饭碗,反而和年轻人一起共享资源。”

陈芳心举例,一些刚成立的企业可聘用中老年工作者为公司业务贡献,即使他们没有全日制上班,也可以兼职方式效劳。

“当然,我们要确保中老年人在职场中能拥有合适的工作环境和机会,并获得尊重及公平待遇。”

长者增储蓄 解员工短缺

苏添来:一举两得

大马厂商联合会总会长丹斯里苏添来认为,提高退休年龄或可助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毕竟这年龄层的群体需要有更充足的储蓄以支撑生活开销。

他鼓励年长者继续参与市场劳动力,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协助解决一些行业或职业面对员工短缺的问题。

他提到,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年长者或许能在传统退休年龄后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职场效劳。除了减轻经济负担外之外,也使雇主受益,让公司可在熟练人员的资源辅助下继续运作。

“不过,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中,健康状况或是考量重点,毕竟个人的身体健康不一样,有些人可以胜任,一些则因为健康问题而无法继续工作,因此必须制定好政策。

“延长退休年龄不会影响年轻一代的就业机会,主要是就业领域对最新数字和技术技能需求已不断增加。”

吴逸平:应灵活执行长者就业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署理总会长拿督吴逸平个人不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但认为这种职场机制不应该被硬性规定,而需更有弹性与空间来执行。

他说,落实有关制度也不该一概而论,尤其不同行业对员工会有不同要求和条件,若强制立法而不具弹性,最终恐弄巧成拙,反变成了发展阻力。

他表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劳工短缺问题主要在于 3D (肮脏、危险及困难)领域,导致必须依赖外劳,加上待遇因素使然,相较在大马从事3D 工作,国人更愿意前往邻国以赚取更高报酬。

“加上大马也面对人才外流问题,延长职场退休年龄从多个角度来看,的确有助于解决职场人力问题,尤其涉及专业知识或技能的领域。况且,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隐忧,此举也可让高龄员工有机会为解决人力短缺添一份助力。”

也是多美集团(TOMEI,7230,主板消费股)董事经理的吴逸平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并不会阻碍大马经济转型或妨碍提升价值链的努力。

他以美国为例,该国颁布反就业年龄歧视法并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美国职场正常退休年龄平均周岁为66岁至67岁,同时针对过早退休(提前退休)和延长退休个别实行惩罚和奖励制度。

然而,美国并未因此落后于其他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科技等领域也都处于领先地位,未见发展受到职场人士年龄偏高的影响。

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事实上,随着生育率下降成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趋势,延长退休年龄有其必要性。根据标准,一个国家生育率至少维持在2.1水平,才可达到世代交替的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低于水平,只达1.6,证明我们也面对老龄化的困扰。

“在这大前提下,延迟退休年龄所关系到的是比其他经济发展因素更关键,即维持生产力,因此弹性落实延长退休年龄机制有值得探讨之处。”

吴逸平提到,延长退休年龄或许会在某程度上放缓公司领导层的更替,但公司更应该注重个人能力,而非盲目为了寻求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就不把资深员工的经验与能力纳入考虑范畴之内。

“但不得不提的是,年轻人比起高龄员工更具备接纳和学习新科技的能力,所以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不同环境与条件,在新老员工比例上取得平衡,而并非舍本逐末地一味为了提供年轻人发展空间而放弃了资深员工继续为企业奉献和传承知识与经验的机会。”

延迟退休难根治老化问题

林福炎:可促经济转型

北大经济系教授林福炎认为,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我国可以落实渐进式提高退休年龄,实施灵活退休制度。

他说,对我国而言,延长退休年龄是正确的,此举措能更有效促进国家经济转型,但却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员工短缺,或是减少雇用外劳。

林福炎坦言,基于会涉及成本开销加重考量,一些私人领域或对延长退休的举措比较担忧。不过,可以考虑通过渐进式步骤这么做,让市场能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调整。

与年轻员工互补

他提到,延长退休年龄并不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毕竟中老年员工与年轻员工的代替性低,但互补性却很高。

这是因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轻人与长者之间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资深员工的经验和技能教授,年轻人有更多学习的机会,能有效地协助国家经济转型,也从而提升经济价值链。

林福炎提到,外劳大多数是年轻人并且是以粗工为主,而延长工作的资深员工则为市场提供不同范围的工作。

“要解决国家年轻人失业问题,就必须扩大经济蛋糕(经济增长),而不是停止延长退休年龄。毕竟,就业机会是取决于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

他说,延长退休年龄最主要是协助中老年人缓解养老金负担,确保有足够的积蓄以保障生活品质。

蔡兆生:企业得力助手

可满足劳力市场需求

彭亨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斯里蔡兆生表示,很多私人领域为了应付业务需求,都会续聘已达退休年龄的员工。

以他本身的公司为例,也有这年龄层的员工。

“只要健康且拥有工作能力和效率,他们都是雇主的得力助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寿命在延长,60岁退休是过早了一些,目前职场上60至70岁仍工作的群体大有人在,他们也不会和年轻就业市场有冲突,因为两个群体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市场都不直接相关。”

他认为,可以灵活通过渐进式推迟退休的方式,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以应付劳力市场需求,毕竟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必须确保有足够储蓄应付退休生活。

蔡兆生也说,许多在小地方生活,尤其是新村的中老年人都会找钟点式工作以打发时间。这些群体一般都不会选太累劳的工作。

“如餐饮业,很多时候在旺季或是办酒席时都需要额外人力以支援过量的工作,他们(中老年人)都是业者们的首选。”

曾秀品:老中青各展所长

已年届63岁且仍在一家板厂任职的劳勿客家公会会长曾秀品表示,他在这家公司服务已多年,虽然已达60岁退休年龄,不过雇主仍续聘,让他不至于匆忙切换到退休的人生阶段。

他表示,公司里也有不同年龄层的同事,大家都各自发挥,彼此集思广益,也不会出现代沟问题。

做好保健

他说,只要做好保健,60岁者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挥。

“延迟退休年龄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举措,但我认为应该视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职业需求,并灵活选择合适的退休年龄,让中老年群体继续实现自我价值,也可让晚年生活更从容一些。

“我国的预期寿命已提高很多,但私人界最低退休年龄并没有作出调整,加上现代医药发展和健康意识抬头,人们都注重保健,即使是到了年长阶段,他们都会有高生产率。”

 

 
 

 

反应

 

财经新闻

顶限月薪4千税务减免 打击商家聘年长员工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9日讯)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对雇主而言是块宝,但政府现有的税收减免决定,也很可能会断了有经验年长者就业的后路。

尽管政府为聘用年长员工的业者提供税收优惠,但每月4000令吉的薪资上限却形成一道“隐形天花板”,成为企业吸纳经验丰富的年长人才之绊脚石。

目前业者只能对年长员工每月不超过4000令吉的薪资部分申请双倍税务减免,奈何许多年长人才所得薪资却远高于4000令吉,尤其是在专业和管理领域。

根据2024年统计局报告,大马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未雨绸缪的政策尤其重要。

政府受促取消相关薪资上限并扩大税务减免覆盖范围,以释放年长员工的就业潜力,让他们的经验和管理能力在职场中持续发挥价值。

业者专家对聘用长者的诉求:

·放宽4000令吉薪资上限减免

·与普通员工获同等待遇

·提供公积金或额外减免

·再培训助适应技术转型

让年长员工享同等待遇
孔令龙:有助经验传承

专家认为,政府除了应该扩大税务减免政策的覆盖范围,也要在各行业中推广类似激励措施,让年长员工享有与普通员工同等的待遇,同时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压力。

税务专家兼中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60岁以上群体通常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判断力,虽然体力可能不及年轻员工,但在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方面并不逊色。

“60岁以上员工在未来5年内逐步迈入65岁,尽管体力可能下降,但他们的思维依然敏锐,判断力和管理能力仍然很强。许多即将退休或已退休员工,依然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我们不应轻易放弃这批宝贵人才。”

孔令龙强调,政府若能通过税务减免、政策激励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年长员工重返职场,将有助于促进经验传承,延续职场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劳动力素质。

薪资低缺吸引力

政府于2019年推出为雇佣年长员工提供税务减免的政策,但仅限于月薪低于4000令吉的员工。由于薪资上限较低,政策覆盖面十分有限,难以真正吸引更多企业聘请年长员工。

“做生意不会只在乎双倍税务减免,因为税率带来的影响有限。企业聘请年长员工,更看重他们的经验和管理能力,但薪资成本是关键。若政府能在更高的薪资水平上提供税务减免,相信会有更多企业愿意聘请长者。”

他建议政府通过扩大税务减免政策,允许企业对更高薪资部分享受税务优惠,或在雇员公积金和其他福利上提供额外减免,降低企业聘请年长员工的成本。

“例如,一位60岁以上的员工月薪为1万令吉,政府可允许雇主按5000令吉的水平申报工资,同时在公积金和福利方面提供额外税务减免。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雇佣成本,还能增强企业聘请年长员工的动力。”

孔令龙指出,年长员工除了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还能在职场中发挥“导师”作用,帮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避免企业出现人才断层。

减少依赖外劳

“相比重新培训新人,直接由资深员工传授经验,显然更具成本效益。在香港、中国和台湾等地,卫生行业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多为年长者,而非依赖外劳。若我国也能更有效地利用年长员工的经验,不仅能减少对外劳的依赖,降低外汇流失,同时还能提升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竞争力。”

政府若通过税务减免和政策激励,能帮助企业缓解聘请年长员工的薪资压力,提升企业相关聘请意愿,最终可形成“经验传承、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只要年长员工愿意继续工作,雇主自然会更倾向于留住他们。关键问题在于薪资水平,他们的薪资通常较高,雇主可能会担心成本压力。因此,税务减免和政策激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陈棋雄:薪资补贴有限制
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会长陈棋雄表示,现有税务减免和薪资补贴政策有限制,导致企业在聘请年长员工时面临成本压力,进而导致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他指出,年长员工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态度,若能善用则将成为企业的重要助力。

优化税务与补贴

“未来的政策方向应聚焦于优化税务和薪资补贴,提升年长员工的雇佣吸引力,同时鼓励年轻人接受更多技术型和技能型岗位,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建立更均衡的年龄和技能结构。”

陈棋雄强调,许多尚有工作能力的年长者因政策限制“被迫退休”,但实际上雇主仍需要他们的经验和技能。

需稳定收入维持生活

他指随着人口老化,许多年满60岁者由于储蓄不足,仍需要稳定收入以维持生活。

“问题并非企业不愿意聘请年长员工,而是如何降低相关雇佣成本和风险。许多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员工希望继续工作,可是政策上的限制让企业难以负担。”

他提到,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工厂或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让这类岗位出现人手短缺。年轻人在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工作环境更轻松、待遇更有吸引力的职位,这使企业在寻找合适员工方面面临挑战。

“并不是这些岗位不存在,而是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去做。业者依然需要这类岗位的劳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合适的员工。”

在这情况下,业者更倾向于聘请6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年长员工。

提高门槛至8千

陈棋雄直言,年长员工通常更具责任感,技能也更成熟。他建议政府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将年长员工的薪资补贴或税务减免门槛提高至6000至8000令吉,以刺激企业聘请年长员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他说:“实际上,年长员工不只是在特定领域具有优势,还能在企业内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员工成长。”

针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冲击,陈棋雄认为,企业需通过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计划,帮助年长员工适应新技术和数字化转型。

“业者和政府应携手推动技能再培训,让年长员工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更灵活的模式,平衡年轻与年长劳动力之间的需求。”

赛胡申:推终身学习
保持市场契合度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主席拿督赛胡申博士,该会支持雇佣年长员工,但如何有效地聘用和保持后者的生产力,是当前需克服的挑战。

他接受《太阳报》访问时说,相关税务减免的薪资上限应该取消,而目前的申请程序也过于复杂,应加以简化。

赛胡申提醒,若管理不善,老龄化问题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造成冲击。

“健康且具备技能的年长员工是宝贵资产,尤其在制造业、餐饮和咨询等行业,年长员工的经验和稳定性备受青睐。”

他提到,许多年长员工工作不仅为增加收入,也希望保持身心活跃。

不过,他认同年长员工融入职场存在挑战,包括体力限制和对科技的适应难题,因此需要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符合人体工学的环境和远程工作选项。

“薪资问题也是难题。经验丰富的年长员工通常期望更高薪酬,但这可能超出企业预算。”

他建议推动终身学习计划,让年长员工掌握新技能,以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政府也可提高雇员公积金的雇主供款比例,以提升退休人员的财务保障。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