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成本压力拖累企业预期 首季总裁信心指数下滑

(吉隆坡30日讯)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 伟事达(Vistage)总裁信心指数持续呈现低迷趋势,从去年末季的113.0降至今年首季的104.2,反映出企业正面临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和更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伟事达-大马经济研究院总裁信心指数(CCI)的最新调查,这一趋势与首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放缓至5%(低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5.4%)相吻合。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经济状况指数从去年末季的116下降至107,尽管有所下滑,但仍高于100,表明营商环境相较2023年有所改善。

此外,预计未来经济状况指数下降至115,低于去年末季的135,但仍显示企业对未来经济表现持积极态度。

这项调查是由大马伟事达与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联合发布;大马伟事达拥有超过1400名会员,而这次调查是针对其中1284名会员,而其中1199名会员给予答复,回复率高达94%。

六成预计收入增加

调查也显示,首季企业收入和盈利增长的预期均有所下降。预计收入指数降至152,而盈利预期指数下降至148。

受访总裁中,61%预计收入将增长,而52%预计利润会增加,反映出企业对盈利能力的担忧。

同时,企业的固定投资计划指数也下降8点至138,表明企业在资本支出上的意愿减弱。此外,就业指数下降至141,计划增加员工的企业比例从56%降至50%。

本地和出口订单均有所下降,52%的总裁预计订单将增加,而销售价格则略微下降,53%的总裁维持价格不变,8%的总裁预计价格将下调。

最低薪冲击大 27%企业酝酿涨价

另一方面,今年最低薪金上调对60%的企业产生负面影响,49%的总裁计划优化效率和绩效以应对成本压力,27%计划提高价格、5%考虑减少员工津贴、16%则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这表明,虽然大多数企业正在准备调整运营,但一小部分企业仍然有信心维持其现有战略,尽管预计工资上涨会带来挑战。”

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调查显示,75%的受访者未定期接受网络安全培训,14%的人每年接受一次培训。

近70%的总裁希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而35%至50%的总裁对网络研讨会和内部培训感兴趣。

美国关税影响不一

报告也说,自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以来,60%的总裁认为他们的业务没有受到影响,而40%调整了原先的看法。

在维持原有预测总裁中,超过一半(53%)认为订单转移将推动大马的出口增长,同样有53%认为这将带来与中国供应商合作的机会。

此外,37%的人觉得关税可能为合资企业创造机遇,而29%认为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下降。

同时,19%的总裁表示,他们的出口量变化不大,说明关税调整带来的直接影响对部分企业而言仍然有限。

“调查结果反映了企业对关税影响的不同反应——许多企业看到了通过出口增长和合作拓展业务的机会,而另一些企业则对更广泛的经济影响保持谨慎态度。”

82%企业观望柔新特区

今年正式启动的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JS-SEZ)在企业界引发了不同反应。

根据报告,尽管经济特区在人工智能(AI)、供应链、医疗设备、航空制造等领域提供了诱人的税务奖掖,82%的总裁仍未作出决定或对其兴趣不大。

目前,仅有不到5%的企业已开始规划投资或积极评估相关机会,9%的企业则在寻求合作机会。

企业普遍认为柔新经济特区可作为战略门户,以拓展市场、优化供应链并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竞争力。

企业业绩两极化

根据报告,去年企业业绩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公司业绩亮眼,销售额和利润增长超过50%,但亦有14家公司销售额下降超50%。

大多数公司业绩增长适中,其中457家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在10%至29%之间,337家公司的利润涨幅也在这一范围内。

此外,265家公司的销售增长不足10%,328家公司的利润仅有小幅提升。

建筑产业有挑战

从行业来看,工业市场、消费市场和信息与通信技术表现突出,在增长和下滑的案例中都占据重要位置。

基础设施行业对高增长企业贡献较大,而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则面临挑战,销售表现尤为疲软。

此外,专业服务行业增长乏力,显示出复苏步伐较慢。

从地区来看,巴生谷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工业市场和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贡献最为明显。南部和北部地区表现参差不齐,部分行业实现适度增长,而另一些行业则陷入停滞。

东马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对高增长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部分行业仍面临稳定性挑战。

偏好传统稳定投资

未来6个月的投资,总裁们仍偏好传统且稳定的投资方式。

调查显示,48%的总裁选择股票,45%倾向定期存款,34%计划投资房地产。

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吸引力上升,25%关注单位信托和共同基金。

19%的受访者投资黄金和白银以对冲市场波动,15%对加密货币持积极态度。

债券和海外资产的吸引力相对较低,表明这些投资在总裁群体中的接受度有限。

 
 

 

反应

 

灼见

【灼见】成为深圳2.0的梦想起点/勤保伟

提到新柔,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每日繁忙的关卡和成千上万为了新币收入跨境工作的马来西亚人。然而,在柔新经济特区(JS-SEZ)协议正式签署后,这片区域或许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契机。

几十年前,中国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成功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高科技城市。而今天,新山是否也能凭借与新加坡相似的地理关系,再次书写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

作为柔佛州的首府,新山与新加坡的地理关系与当年的深圳和香港极为相似。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远远超出新山。然而,这种不对称关系恰恰是新山可以借力发展的最大优势。

深圳的成功经验表明,南方邻国的经济外溢效应可以成为一个区域崛起的催化剂。深圳凭借香港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吸引了腾讯、华为等世界级企业的落地,并迅速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而新山,同样有潜力通过新加坡的经济外溢效应,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基地向高价值经济中心的转型。

柔新经济特区的成立无疑为新山实现“深圳2.0”的愿景提供了重要平台。要实现“深圳2.0”的梦想,新山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弥补当前的短板。

吸引龙头企业落户

以下是几个关键方向:

柔新经济特区不仅涵盖传统制造业,还重点发展半导体、数字经济、医疗设备和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新山应专注于吸引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形成高科技生态圈。例如,深圳成功吸引腾讯和华为落户,为其数字经济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样,新山应积极推动类似的企业在特区内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强化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改善交通  留住人才

新山和新加坡之间现有的关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每日塞车的场景不仅对跨境劳动力造成压力,也可能影响未来投资者对特区的信心。因此,提高通关效率或增加其他跨境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区域流动性,为特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深圳化”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目前,我们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人才外流到新加坡。首先在想如何吸引人才到新山来之前,应该先想如何留住人才,之后才通过吸引外州和其他国际市场的人才到来,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新山必须建立一个国际化且高效的营商环境。这不仅包括提供有吸引力的税收激励和融资政策,还需确保法治的透明和政策的一致性。通过与新加坡的合作,新山可以学习借鉴其在法律、金融和城市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为国际企业提供更安全和可靠的投资环境。

柔新经济特区的成功不仅将改变新山的经济格局,还将为马来西亚整体经济带来深远影响。通过与新加坡的合作,新山有望从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转型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经济枢纽。而特区的发展也将增强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为国家迈向高收入经济体奠定基础。

柔新经济特区的签署为新山书写“深圳2.0”的梦想,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这一平台上,新山必须通过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培养人才和优化营商环境,最大化利用地理优势和政策红利。

只要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新山不仅有望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也将为马来西亚的未来经济发展,树立一个全新的标杆。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