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新股上市走跌魔咒 HI Mobility筹资拓展版图
HI Mobility公司鸣锣上市;左起为法丽达、林镇芳、马金莲、扎哈拉顿、林镇权、林汉荣、阿末费鲁兹。
(吉隆坡28日讯)巴士运输服务商——HI Mobility公司(HI,5335,消费股)今日打破近期新股上市即走跌的魔咒。未来,该公司计划将车队拓展至大马其他地区,借此壮大业务。
HI Mobility公司总执行长兼执行董事林镇权,今早在上市鸣锣仪式后的记者会上说,公司业务目前涵盖新山、马六甲和巴生谷一带,无论是本地服务或跨境需求都十分强劲,公司也会不断探索其他地区的商机。
“我们目前正探索东马和西马的商机,并积极竞标相关订单,注意力放在需求较大的地区。”
该公司透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所筹资金,7000万令吉用作扩张巴士车队,包括购买电动巴士和燃油巴士。
HI Mobility主要通过子公司Handal Indah私人有限公司,从事巴士运输服务的提供,旗下品牌“Causeway Link”,是提供往返马新关卡的巴士。
这也是该公司的最大优势之一,因它于全球最繁忙的陆路关口占据了稳固的市场地位。
至于巴士队的规模目标,林镇权称目前难以给出确实数字,但现有业务市场需求强劲,尤其是柔佛南部,预期短期内需求将增长至少20%到30%。
巴士服务定价方面,林镇权表示,HI Mobility公司作为公交服务供应商,目前的价位足以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也意味着价格是大众所接受的,且预计短期内不会涨价。
免费巴士合约料延长
此外,他也对HI Mobility公司延长其柔佛免费公交服务合约持乐观态度,也正积极与柔佛州政府就本月底到期的柔佛“和谐免费巴士”(Bas Muafakat)计划洽谈。
“虽然商讨过程需时,但这领域合约延长是常见的事,我们对延长合约充满信心。”
另外,政府今年初调涨最低薪资,林镇权称虽然旗下员工薪金都高于门槛,但短期内会有某程度影响,如重新为司机和受影响的员工设计薪资架构,并设法优化及调整整体成本架构。
财政部昨日宣布,已向国家基建公司(Prasarana)拨款19亿令吉,用于未来3年分阶段购买1560辆新柴油引擎巴士和电动巴士。
其中310辆是柴油引擎巴士,也是最后一批使用柴油引擎的新巴士,其余将是电动巴士。
林镇权也正面看待上述发展,并称HI Mobility公司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作为首批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之一,我们也建立了硬件、软件和基建,优化电动巴士效率,进一步发展能源管理等以匹配营运,相信我们能为国家迈向电气化作出贡献。”
此外,他也认为HI Mobility公司不会与吉隆坡快捷通(Rapid KL)形成竞争关系,并指公共与私人领域行事不同。
“快捷通主要是负责扩大交通网络和改善公共交通,我们更多是担任与其互补的角色。”
林汉荣是大股东
目前,云升控股(YINSON,7293,主板能源股)大股东兼主席林汉荣,直接持有HI Mobility公司的75%股权,同时也透过妻子马金莲间接持有8%。
公司上市扩大股权,并扣除献售股份后,林汉荣仍将持股53.75%;马金莲的持股则将降低至6.48%。
林汉荣同时还是Lianson Fleet集团(LFG,5255,主板能源股)的大股东。
而HI Mobility总执行长兼执行董事林镇权,则是林汉荣的儿子。

闭市收在全日最高
虽然近期不少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不佳,但HI Mobility公司今日打破魔咒,股价最高涨至1.33令吉,相比IPO发售价1.22令吉,溢价11仙或9.02%。
林镇权表示,近期市场疲弱,散户也采取观望态度,该公司本对股价表现期待不大,很感激市场对于公司有正面反馈。
“这或许反映出投资界理解我们公司的业务、独特的价值主张,以及公司业务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互补性,如电气化转型与永续交通转型。”
今日同场出席HI Mobility公司上市敲锣仪式的,还有HI Mobility公司独立非执行主席拿督扎哈拉顿、大股东林汉荣、非独立非执行董事马金莲、独立非执行董事阿莫费鲁兹、法丽达和代董事林镇芳。
闭市时,HI Mobility公司报1.33令吉,全天溢价11仙或9.02%,成交量为4018万3000股,在热门榜排名第3。

林镇权(左四)与扎哈拉顿(左三)为HI Mobility公司主持上市鸣锣,林汉荣(右一)则在一旁击鼓助兴。左起为法丽达、林镇芳;阿末费鲁兹(右二起)、马金莲。
【财经最热NOW】3月28日|挺过IPO寒冬,HI Mobility上市最高涨9%
虽然近期不少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不佳,但HI Mobility公司今日打破魔咒,开盘就上涨5仙,最后闭市时股价更是站到全天最高的1.33令吉,相比IPO发售价1.22令吉,涨了11仙或9%。
林镇权表示,近期市场疲弱,散户也采取观望态度,该公司本对股价表现期待不大,很感激市场对于公司有正面反馈。
“这或许反映出投资界理解我们公司的业务、独特的价值主张,以及公司业务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互补性,如电气化转型与永续交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