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类法或被列入高收入群 部分中产恐失补贴

报道:张燕苹
收入重新分类
利:
依据净可支配收入分类,更精准反映国民经济
若执行到位,可让真正需要的人获得补贴援助
弊:
若政策执行不精准,M50群体将失去原有补贴
补贴分配不公将加剧不同阶级分裂和加深民怨
(吉隆坡21日讯)国人收入群体分类重新划分为B20、M50及T30,是否意味着,享有政府补贴的人将减少,而须纳税的人则将增加?
税务专家及经济学家对《南洋商报》指出,如果政策执行不精准,可能导致补贴分配不公,现有的部分M40家庭可能因重新分类,被“升级”到T30行列,而失去既有的补贴。
至于须纳税的人会否增加?表面上,代表最高收入群体的T20扩大至T30,意味着将有多10%的人必须缴税,或是不再获得特定的补贴,但事实是否如此,目前仍言之过早,仍需看政策执行后届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为此,专家们建议,政府应聚焦提升现有中产阶级(M40)的消费能力,而非单纯重新定义收入群体。他们也建议,与其将收入群体重划为B20、M50及T30,“贫穷20、相对贫穷50及中产30”,更能精准的反映我国经济现状。
经济部长拿督斯里拉菲兹日前在国会表示,国库控股研究院(KRI)建议,将国人收入分类从现有的B40、M40及T20,改为B20、M50及T30,并改为依据净可支配收入,而非现有的家庭总收入来进行分类。
他说,政府认为,以净可支配收入作为援助分配标准,将能更精准反映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减少援助遗漏,并在分配过程中更公平地考虑地区和人口结构的差异。
恐加剧社会分化
税务和经济专家提醒,如果政府采纳国库控股研究院的建议,落实国人收入重新分类,或将加剧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引发更大的民怨和反弹。
他们指出,目前国人虽有B40(40%最低收入群体)、M40(40%中等收入群体,或称中产阶级)及T20(20%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分类,但并未严格依据这个分类来为国人提供补贴,而是几乎“人人有份”,T20行列的富人也享有补贴。
然而,一旦将国人收入重新划分为B20、M50及T30群体,如果执行不善导致补贴分配不公,部分现有的M40群体或将因此失去补贴。
此外,政府推行的主要数据库(PADU)数据收集完整度仍存疑,若计算方式不合理,可能影响政策公平性,并引发社会不满。
为此,他们促请政府需确保数据精准、政策透明,并广泛咨询社会意见后,才对更改收入分类拍板定案。

李荣昌:应考虑城乡差异及通胀
厦门大学大马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李荣昌博士指出,国人收入重新分类,目前仍只是国库控股研究院提出的一项建议,至于政府会否采纳,真的落实这项分类,目前仍不得而知。
他提醒 ,外界普遍误解了这项研究的核心方向和真正意图,若政府错误解读,并为了追求收支平衡,而匆忙调整现有的收入群体划分机制,可能会导致政策失衡。
“如果政府单凭这份研究就调整收入分类,不仅可能导致政策倾斜,也可能让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对立加剧,甚至影响社会流动性。
“社会的分化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治理方式,实际上,这类划分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政府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而非作为宣传扶贫的工具。”
他指出,国库的这项研究主要以消费来划分收入群体,这不失为一个参考,但仍需依据不同群体的收入作为主要考量。
而且,政府也需纳入城乡生活成本的差异、通胀率等因素。
他提醒,如果政府或政治人物一味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却缺乏确实可行且长远的计划来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社会分化势必加剧。同时,其他群体也可能会感到被剥夺和不公平,从而引发更大的民怨。
“它反映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实际具备中产消费能力的群体正萎缩,而并非如外界所理解的——由于国民收入提升,而需重新划分收入群体。”
拟策应对消费力萎缩
李荣昌指出,国库研究报告的核心结论是,大马实际具备中产消费能力的群体,仅占人口30%,而非传统认知中的60%。
“研究结果显示,B20群体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M50群体虽在消费模式上相对同质,但仍面临福祉与生活水平之间的权衡,他们并非真正的中产阶级,且依然存在经济脆弱性;T30群体则能在消费领域购买大量物品,并展现出中产阶级向往的消费能力。
他认为,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应对中产阶级消费能力萎缩,而非简单重新定义收入群体。
他建议,与其使用B20、M50、T30的划分,不如更精准地定义为贫穷20、相对贫穷50和中产30,以更准确地反映当前经济现状。
他呼吁政府在调整收入分类前,深入研究其长远影响,避免因政策变动引发社会不满。

孔令龙
孔令龙:确保针对性援助精准
“净可支配收入分类确实有其作用,但重点在于如何计算。政府应该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援助,而不应让不符合条件的人享有补贴。”
税务专家兼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说,以净可支配收入来分类收入群体,相较于传统的总收入分类,能更真实地反映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
他强调,关键在于如何准确界定净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标准,以确保资源合理分配,避免社会不公。
他指出,若政府实施新的收入分类标准,原本属于M40(中等收入群体)的一部分将被归入高收入群体(T30),而低收入群体(B40)则缩小至B20。
这意味着,我国原有的“M字型社会”结构将发生变化,50%的人口分到M50(中等收入群体),使“边缘群体”增加。
“许多边界群体将无法享有特定的政府福利和补助,而B20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者。这样一来,许多原本属于M40的家庭,可能会因收入重新分类而失去部分补贴。
“若按家庭收入计算,是否意味着与父母同住的个体也会被纳入家庭总收入?兄弟姐妹的收入是否也包含在内?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例如:我的收入、我太太的收入,或如果我和弟妹同住,是否应平分计算?这样才会更加公平。”
他说,因此,如果收入定义精准,资源分配将更为高效,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涉及种族因素,而是基于真正的经济需求来制定政策。

林恩霆
林恩霆:M50经济压力恐加剧
“若政府未能精准划分和调整补贴机制,M50群体的经济压力恐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不满。”
时政专栏作者林恩霆指出,目前全民皆可享有补贴,而新的收入分类则是依据收入标准来执行政策,这无疑会让部分群体感到不公平。
尤其是M50群体当中的最低收入者和最高收入者距离太大,M50群体中的最低收入群体既难以享受B20最低收入群体的政府援助,又未能达到高收入群体的财富自由,
此外,政府还得先搞清楚,净可支配收入怎么算,比如哪些支出能扣除(房贷、医疗、教育等)。
如果计算方式不精准,可能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被排除,反而让某些高收入但花费大的群体受惠,变成不公平的政策。如果数据不足、计算方式又不合理,那民众可能会觉得这政策 “听起来很精确,但实际上没用”,最后执行起来也会出问题。
“所以,政府得先把数据收集、隐私保护和计算标准 这些基础工作做好,测试可行性,确保政策真的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视频推荐 :
为晚年生活未雨绸缪 女性更主动规划财务
黄玉珠
(八打灵再也7日讯)女性在财务规划方面变得更加主动,尽管面临收入差距和信息获取不均,部分女性通过政府支持计划,积极储蓄退休。
大马妇女发展机构指出,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意识,并积极为退休做规划,包括即使没有正式工作,也会主动缴纳雇员公积金,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未雨绸缪。
该机构主席黄玉珠说,女性的财务意识因地区和背景而异,城市女性通常由于信息获取更便捷,而更为了解相关知识。
不依赖子女
“许多女性,甚至是退休人员,都非常了解财务规划。她们已作出了确保自己财务安全的安排,而不依赖子女。”
黄玉珠同时也是律师,她表示,参与社会和社区活动的女性,往往会比其他女性更为主动,并具备更丰富的财务知识。
据《星报》报道,她说:“我曾与一位女性交谈,她3年没有从丈夫那里得到经济支持,但仍然能照顾好家庭。
“这些女性并非经济无助。她们只是情感上感到负担,但依然会规划未来。”
然而,黄玉珠指出,尤其是中年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女性,通常缺乏信息和支持渠道。
她呼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加强有针对性的推广,包括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举办公开讲座,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权利及财务选择。
i-Suri储蓄增加
截至上月14日,通过公积金的i-Suri计划,女性的储蓄趋势有所增加。
第二财长拿督斯里阿米尔韩查早前指出,与2023年的4万2759名公积金局会员相比,受益人数增加了77%。
他说,7万5196名会员已获得政府总计1140万令吉的奖掖。
“去年i-Suri计划的奖掖额度为每1令吉雇员公积金缴款,政府将提供50%的配对缴纳额,最高奖掖为每年300令吉。”
“此项奖掖对每位55岁以下的个人设有终身3000令吉的限额。”
收入落后男性储蓄能力低
大马统计局指出,我国女性在收入方面依然落后于男性,因此储蓄能力较低。
根据最新的《2023年薪资和收入报告》,尽管整体大马人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性别薪酬差距仍然存在,女性的薪资仍然低于男性,且无论是中位数还是平均数薪资都存在差异。
报告显示,2023年薪资的人数增长了1.1%,达1011万人,较2022年的1000万人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整体中位月薪扬升了7.1%,达到2602令吉,而去年为2429令吉。
它提到,同样,平均月薪提高了6.9%,为3441令吉,这表明大部分劳动力的收入潜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数据进一步显示,男女之间的薪资差距依然存在。
平均月薪虽有提高
男女薪资相差221元
报告指出,男性员工的中位月薪增长7.1%,从2022年的2498令吉增至2023年的2675令吉,增加了177令吉。
“相比之下,女性员工的中位月薪上扬6.9%,增加了159令吉,达到了2464令吉,高于前一年的2305令吉,这一差距在平均薪资上同样存在。”
报告表示,男性员工的平均月薪提高7.4%,达到了3532令吉,而女性员工的平均月薪增长了6.2%,为3311令吉。
“男性与女性之间的221令吉薪资差距,显示了性别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尽管两者的收入都在增长。”
尽管薪资增长是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发展,但数据表明,性别之间的收入分配仍存在不平衡。
“尽管与前几年相比,薪酬差距略有缩小,但这仍意味着女性的年收入较低,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储蓄、投资能力及退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