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出口导向公司供应商 审查策略应对关税战
(槟城8日讯)对于美国宣布将于本月9日起向大马出口产品征收24%关税,槟城制造业和出口业如临大敌,而出口导向型公司正迅速重新评估其业务战略。
投资槟城(InvestPenang)今日发文告指出,行业参与者尤其是出口导向型公司及其供应商,正紧急审查策略,以减轻该税制对其营运、盈利能力和劳动力的影响。
该机构说,许多公司正在修改损益预测,同时探索供应链重组,包括将生产转移到关税风险较低的国家或将部分业务转移到美国。
“向美国出口产品的大马自动测试设备(ATE)公司正积极评估在美国建立最终模块装配线的可行性,以规避大幅增加的关税,并保持市场准入。”
通胀压力将上升
该机构也指出,人们日益担心邻国可能把过剩的库存倾销到大马市场,这或削弱本地制造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扭曲市场价格。
“行业领袖警告,如果不迅速解决关税问题,通胀压力将上升,制造业活动可能萎缩,短期内将出现失业。”
根据文告,该24%关税向潜在投资者发出了负面讯号,他们如今可能认为与享受优惠贸易条件的国家相比,大马作为美国出口基地的竞争力较低。
“这可能会降低大马对未来外来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尤其是高价值制造业领域。”
文告指业者呼吁大马政府与美国政府启动紧急双边讨论,并强烈建议展开降低关税的谈判,以及监督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波兰和爱尔兰等竞争市场的谈判。
投资靠美国 贸易靠中国 东盟不采取报复性关税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强调与美国保持沟通。
报道:卢德仪
虽然美国暂缓东盟关税,双方仍有谈判空间,但东盟须尽快找出在中美之间的平衡之道。美国是东南亚的最大出口市场,但双边贸易额只有中国的一半。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战意在针对中国,却严重冲击东南亚。
白宫声称,要切断隐藏在该区域供应链中的所谓“商品转运路径”,使东盟成为被征收最高关税的地区之一。
4月10日,东盟就关税战紧急召开线上经济部长特别会议,最终达成共识:不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而是通过谈判缓解冲击,并加强区内与第三方市场合作。
东南亚的出口贸易高度依赖美国,美国也是东盟投资的最大来源地,双方全面爆发关税战恐怕会波及当地不少产业岗位。然而,倘若特朗普关税政策全面落地,势必会加速东盟向中国靠拢的趋势。
东盟与中国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约7兆人民币(约4.23兆令吉),是美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一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4月13日向新华社表示,东盟致力深化对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期待今年内签署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加强推动在数字经济、绿色产业、海洋经济、简化海关流程等领域合作。
东盟在回应美国关税战的联合声明中,将特朗普的政策称为“单边关税”,并表达严重关切,认为关税战“将影响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并冲击东盟与美国之间长期稳定的经贸关系”。
声明警惕,关税战将“加剧资本流动不稳定与汇率波动风险”,东盟成员国同意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必要时将采取稳定措施。
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涵盖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专家平台,以便持续研判形势,并协助制定应对策略。
各国表达希望与美国展开坦诚、建设性对话,和平解决分歧。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加强与中国合作。(欧新社)
东盟获短暂喘息空间
尽管特朗普随后宣布“暂缓实施90天”,但政策引发的经济震荡已对东盟造成深远影响。
所谓“暂缓”不过是给东盟留出短暂喘息空间,经济放缓的阴霾依然笼罩。此政策的影响早已超出贸易范畴,对区域经济稳定乃至国家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以越南为例,去年其电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4%,其中大量销往美国。若面临重关税冲击,可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数百万电子产业从业人员的生计堪忧。
在危机之下,越南迅速成为首个与美方展开对等谈判的东盟国家。政府于4月10日发布声明称,副总理胡德福在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会晤,表示愿将美国产品关税降至零,并承诺增加采购美国产品,包括飞机与农产品。
菲律宾也表达了对美国实施零关税的意愿。当地媒体披露,政府已与美方接洽,准备派代表赴美磋商。
柬埔寨的情况更为严峻。其服装业占出口总额约70%,雇用数十万工人。去年相关产品出口额近140亿美元(约648亿令吉),其中服装出口接近98亿美元(约432亿令吉)。
柬支柱产业面临摧毁风险
面对重关税打击,柬埔寨支柱产业面临摧毁风险,并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潮。
美国对柬加税,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制造业近年为了避免美国关税,大幅向当地转移生产线。
泰国则借“暂缓期”积极筹谋对策。首相佩通坦表示,美国延迟加征关税为制定谈判策略争取了宝贵时间。
财长比猜称,泰国谈判将聚焦于平衡对美及其他贸易伙伴的利益。
泰国政府同时计划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并推动旅游业增长,以对冲关税带来的影响。
作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马来西亚亦深受影响。
美国是其重要市场之一,占大马出口总额的13%。若关税政策持续不变,经济学家预测大马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由4.6%跌至3%。
新加坡总理对美关税失望
东盟中,新加坡与美国之间早有自由贸易协定。总理黄循财指出,新加坡从美国进口货物总量大于对美出口,因此“对等”关税理应不适用于新加坡。但美国仍对新加坡施加百分之十的最低关税,黄循财对此表达强烈失望:“我们是美国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这种做法不应出现在友邦之间。”
截至2023年,美国占东盟总出口的约15%,仅次于东盟内部与中国市场。为了维持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东盟承诺在不诉诸对抗的前提下,通过建设性对话争取解决方案。
筹备美国—东盟峰会
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东盟投资大会上重申,“我们将继续与特朗普总统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以维护区域稳定。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也表示,马来西亚已正式提议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所有成员国领导人皆已确认将赴美会晤。
不过,有评论认为,东盟的做法虽体现一致立场,但实际并未形成关税谈判的集团框架。由于东盟尚未与美国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其集体谈判力仍显薄弱。
分析指出,美国并不视东盟为单一谈判方,加上成员国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谈判或许更为现实。尤其对出口高度依赖美国的国家而言,寻求个别解决方案可能更为迫切。相较之下,汶莱、寮国与缅甸等小经济体受波及程度有限。
因此,有观点认为,当前正是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深化区域经济整合的最佳契机。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机制,将有助提升东盟经济韧性。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4日展开对马来西亚、越南与柬埔寨的国事访问,时机选择与战略意涵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此行意在巩固与这三国的关系,并向其他东盟国家释放明确讯息:与中国合作,无需选边,也能获益。
东盟保持中立非易事
中美战略对抗加剧下,东盟国家对两国的态度愈加谨慎。虽普遍欢迎习近平到访,但在面对美国时,多表现为“理性克制”,希望通过和平对话避免冲突升级,如安华公开强调不会在中美间选边。
然而,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评论指出,安华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如履薄冰,一旦倾斜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保持中立亦非易事。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