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未能带动薪资提升 学者:政府需关注收入问题

诺阿兹兰
(吉隆坡19日讯)学者敦促政府,尽快解决大马经济数据表现乐观,但仍未能惠及人民及薪资停滞不前的问题。
国立大学大马包容性发展与进步研究院(Minda-UKM)院长丹斯里诺阿兹兰教授表示,尽管国家经济表现乐观,工资和人民收入问题依然是政府需要解决的主要挑战,以确保经济成果能够惠及社会各阶层。
他在昨日在个人脸书贴文,指许多人仍未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经济进步带来的影响。
“良好经济表现固然是好消息,但它必须转化为个人收入的提升,确保人民口袋充实。
他指出,经济学常说的“必要但不充分”,意味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表现固然重要,但还不足以确保更舒适生活。
54%月薪低于3000元
他引用去年次季正式员工工资统计报告,显示全国中位数月薪为2745令吉,工资分布明显“向左偏移”,约53.8%的人月薪低于3000令吉。
“只有吉隆坡、雪兰莪和槟城3个州的中位数工资,高于全国中位数,分别为3982令吉、3000令吉和2800令吉。”
工资最低的3个州是吉兰丹(1645令吉)、沙巴(1864令吉)和玻璃市(1682令吉),显示出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并未平等分布。
从年龄来看,45至49岁的人群中位数工资最高,为3627令吉。
他指出,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20至24岁)的工资中位数只有1782令吉,几乎与即将于2月实施的最低薪金持平。
他质疑,这个工资水平是否足以让年轻人过上舒适的生活。
因此,他呼吁政府尽快处理工资问题,找出其中的根本原因,例如职业供需失衡、外劳涌入是否对本地工资造成压力等。
“各方应重新审视为何经济表现虽好,但人民没有从中受益,且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且停滞不前。”
他强调,人民对生活成本压力的担忧,主要来自于低工资,而非产品和服务价格过高。
BIMB:多重挑战笼罩 部分经济目标或难达成

(吉隆坡23日讯)财政限制、官僚体制拖累,加上球宏观经济陷入逆风等,种种不利因素已成拦路虎,大马恐怕难以实现部分经济和政策目标。
BIMB证券研究通过报告表示,该机构已分析大马多项发展蓝图,虽然整体上有取得明显进展,但部分计划已陷入“不可能达成”的境地。
该机构在报告点出,在经济增长的表象下,劳动力、能源和粮食安全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都在加剧。
“政策目标虽高,但政府执行能力仍不均衡,尤其大多计划是在疫情前所定下,至今仍为对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而做出调整。”
我国目前正处于第十二大马计划的最后一年,政府也曾在2023年中期检讨时,把有关计划的拨款,从原定的4000亿令吉,上调到4150亿令吉,以尝试追回因疫情而偏离的目标。
政府随后相继推出多个经济大蓝图,包括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以及国家能源转型计划(NETR)。
1万充电桩目标或落空
BIMB证券研究指出,2025年设立1万座电动车充电桩的目标,恐怕是最有可能落空的计划之一。
须知,截至2024年底,该项目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目标。
“尽管政府正加速部署,但安装成本高昂,及电网容量限制等挑战,有必要即刻解决,才有希望实现2025年的目标,确保电动车基础设施能在全国普及化。”
净能源方面,大马的进展也落后于其原定的雄心壮志,特别是全国再生能源装载量已达25%,但其产电只占全国6%。
“这反映出了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整合与使用不足的问题。”
此外,目前大马稻米自给率只有56%,远低于2025年目标的75%,可以说没有如预期的推进。
BIMB证券研究表示,考虑到目前的生产限制,该目标实际上相对“不现实”,并凸显出加强政策支持投资、提高生产力及强化粮食安全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