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网购诈骗案比去年同期增 警方:迄今损失逾1900万

(吉隆坡27日讯)从今年初至本周一期间,国内通报2328宗网购诈骗案,比去年同期增加36.9%,所涉及的损失超过1900万令吉。  

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局代总监拿督罗海米今天发文告说,去年同期录得1700宗,损失金额达1366万令吉。  

“警方劝请社会大众在网购时,需时刻保持警惕,谨防太诱人的优惠或太便宜的价格报。”

罗海米也建议民众只通过具有安全功能及值得信赖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并时刻检查其他买家的评论和意见,及在网站“SemakMule”查证钱骡系统检查卖家的账号和电话号码。

另外,罗海米说,警方发现一个网络诈骗集团的作案手法,该集团利用一个电子商务平台海报“Ramadan Bersama Shopee”。

他指出,该集团修改海报,并放入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宣称为比赛获胜者,然后再联系有关人士。

“受害者接获指示激活‘shopeepaylater’以兑换奖品,然后再扫描二维码,账户中的钱在扫描二维码后减少。

“迄今,警方在雪州接获一宗投报,涉及的损失达3006令吉3仙,并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条文调查此案。”

视频推荐:

 
 

 

反应

 

财经新闻

电商支出占GDP三分之一 大马人月均网购RM1735

(莎阿南16日讯)马来西亚人越来越爱网购,平均每月花费1735令吉,相当于每天约58令吉,这不仅推动了电商发展,也刺激经济增长。

根据《阳光日报》报道,大马Muamalat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表示,去年,电商消费年增长率达到15.4%。

“按这个增长率计算,今年马来西亚人在电商平台上的总消费额预计达到7079亿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7%。”

换句话说,电商支出已占经济的三分之一,而在2015年时,这个比例还只有16.6%。

他说,如果按全国3400万人口计算,人均网购支出约为2万820令吉,相当于每月1735令吉,每天57.83令吉。

他指出,网购不仅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为政府带来额外收入。

“政府通过低价值商品税(LVG)向电商交易收税,这有助于增强财政实力,未来也能提供更多援助。”

不过,他也提醒,这股趋势对本地商家带来挑战。

“商家需要提升产品质量、优化营销策略,并控制成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

同时,他建议消费者保持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支出和不必要的债务。

逾70%大马人网购

2023年,大马有70.6%的人通过电商平台购物,比2022年增加了0.2%。相比2021年的64.7%,网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统计局首席统计师拿督斯里莫哈末乌兹尔博士表示,这项数据来自统计局进行的《个人与家庭信息与通信技术使用调查》。

他在接受《阳光日报》采访时说,这股网购热潮主要是因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7%。

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企业总数为109万1867家,其中7万8236家企业在电商平台上做生意。

数据亦显示,2022年大马的电商交易额达1兆1200亿令吉,相较2015年的3982亿令吉,增长了近三倍,年均增长率16%。

其中,国内市场贡献1兆令吉,国际市场则贡献1234亿令吉。

“从消费来看,国内市场支出达4942亿令吉,而海外网购支出则是375亿令吉。”

单身族是主力军

调查发现,单身族已将网购作为主要消费方式,平均每月消费约300令吉,至少有三次交易。

价格优惠、便利性及分期付款选项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

零售商不转型恐被淘汰

国人热衷于网购的潮流,对实体店和超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这不仅仅是消费习惯的改变,更是对传统零售商的一大挑战,让他们必须想办法适应,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莫哈末乌兹尔表示,如果传统零售商不积极拥抱电商将难以生存。。

为了跟上时代,超市和实体店必须改变思路,比如结合线上线下购物体验,自己开设电商平台,或者与Shopee、Lazada、TikTok商店等现有平台合作。

除此之外,实体店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提供产品试用、现场演示和更贴心的客服体验,打造线上无法取代的购物乐趣。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适者生存,最能应变者才能立足市场。业者若要赶搭电商列车,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如结合线上与线下购物体验、设立自家电商平台,或与现有电商合作,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增值服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