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美国新关税料推高物价 大马消费者也要买单

(吉隆坡4日讯)随着美国宣布将向大马出口商品征收24%对等关税,大马消费人协会联合会(FOMCA)认为,此举或间接推高国内日常商品价格,影响广大消费者。

据《太阳报》报道,该会总执行长萨拉瓦南指出,虽然关税直接针对出口商,但其影响将波及国内市场。

他解释,企业为了弥补损失,可能将库存或额外成本转嫁予本地消费者,导致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也可能因出口减少或改道而增加。

他说,受影响最大的商品包括电子产品、棕油制品、橡胶制品和加工食品。此外,如电视、手套、洗衣机、食用油、肥皂,以及依赖进口原料的食品产品,预料价格将上扬。

他还警告,中低收入群体将首当其冲,若基本生活开销,如杂货、水电和学校用品分别增加30令吉、20令吉和15令吉,可能迫使家庭减少在营养、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加剧经济负担。

他也提到,尽管关税不适用于进口商品,但出口优先化或减产可能引发供应紧张,进一步推高本地价格。

因此,萨拉瓦南呼吁政府加强2011年价格控制与反暴利法令,并推广“Price Catcher”应用程式,协助消费者比较价格与举报不合理涨价,同时建议检讨基本物资顶价,确保定期检查零售市场。

他强调,应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加强本地农业投资与补贴。

与此同时,劳动团结与学习资源协会也说,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外资工厂撤出大马,引发失业潮。

该协会质疑美国是否真能借此创造该国就业机会,并促请美国政府重新审视政策,寻求双赢方案。

该协会也认为,大马政府应减少对外资依赖,鼓励本地工业发展,确保长期就业机会。

国内受影响最大的日常商品

1. 电子产品

2. 棕油制品

3. 橡胶制品

4. 加工食品

价格料将上扬的商品

● 电视

● 手套

● 洗衣机

● 肥皂

● 食油

● 依赖进口原料的食品

 
 

 

反应

 

财经新闻

傅集成:独斗难赢美关税政策 贸易伙伴须集体去美元化

(吉隆坡8日讯)专家表示,单一力量无法改变关税政策,除非贸易伙伴集体行动,远离美元及降低其影响力,美国才会因竞争而被逼作出调整。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傅集成博士向《南洋商报》指出,现实中没有任何单一力量能迫使美国改变。

他说,然而若全球市场开始远离美元、主要经济体协调合作及美国内部问题达到临界点,美国将别无选择的适应现实。

“美国拒绝改革,持续出现贸易逆差,并固守美元的中心地位,而不调整自身竞争力,因此必须动用市场力量促使其改变关税政策。”

他称,这是最强大的压力。一旦投资者对美元信心减弱(如美国债务、通胀或政治功能失调),需求将下降,导致借贷成本上升,使其逐渐失去其主导地位。

“这正是英国在20世纪初失去储备货币地位的方式。如果美国不改变,世界可能会用去美元化应对。”

傅集成建议,美国的贸易伙伴集体行动,欧盟、中国、东盟等主要经济体以本币进行更多贸易(绕开美元),同时建立替代性金融系统(例如中国的CIPS系统、欧盟的INSTEX机制)及组建区域性贸易集团,减少美国影响力。

“若有足够多的国家这样做,美国最终将失去影响力,进而被迫重新思考其政策。”

此外,美国内部危机或政治转折,如面临债务或美元危机、贸易或竞争力重大衰退,料使领导人推动国内更新。

“美国可能会自愿进行改革,如重建工业竞争力、改革税制、教育或基础设施及削减财赤。”

他说,崛起的替代体系,如:金砖国家+、数字货币,目前仍规模较小,但正在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就可能催生一个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届时美元将只是其中一个货币,这将迫使美国参与竞争并作出调整。”

特朗普关税经济代价大

傅集成表示,特朗普不惜伤害美国和其他国家,也要推动关税政策,更多地在于政治与战略考量,而非纯粹的经济逻辑。

当中包括兑现政治诉求、对中国施压、主导双边谈判、展现经济民族主义及把关税当作谈判筹码。

其结果显得喜忧参半,因这使部分国内产业短期受益,但整体成本上升,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而报复性关税也打击美国出口商,尤其是农民。

主流观点认为,关税政策需付出的经济代价将超过政治利益。美股大跌,表明市场对地缘政治和经济担忧反应强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