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调高·扣住宿费 商团献策减最低薪压力
报道:许世平
(吉隆坡21日讯)针对调高最低薪金额至1500令吉,国内多个商团领袖向政府提出解决方案,以纾缓业者面对的财务压力,包括逐步调高薪金额,或通过每月扣减外劳250至300令吉的住宿费,以抑制外劳把额外薪资汇寄回来源国,让钱留存在国内。
国内多个商团领导均反对政府在疫情持续肆虐及商家仍步履蹒跚之际,提高最低薪金额至1500令吉。他们认为这么做会让生产成本暴增、通胀率增加、货币流失及只让外劳受惠。
大马预计于今年底调高最低薪金额至1500令吉,然而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早前表明,必须先让雇主接受有关献议,以避免掀起裁员潮。
数个商团领袖对此向《南洋商报》指出,如今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商家仍在喘一口气及重新启程,为此各造应保持理性及理解当前形势,先让企业维持生存,而商家之后会根据复苏及增长率逐步调涨员工薪金。
他也认为,薪金调整须根据员工表现及公司创造利润的多寡来决定。

陈芳心
陈芳心:薪资补贴无济于事
每年须多付员工6千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总会长陈芳心说,因受到国际劳工协议的制约,政府须调整最低薪金,然而这么做等于雇主需为每名外劳增加300令吉月薪,若再加上超时薪金,雇主每年就须为每名外劳承担6000令吉的额外支出。
他建议通过每月扣减外劳250至300令吉的住宿费,以此减少业者负担。
他说,政府宣布为符合条件的雇主提供48亿令吉的薪资补贴,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用来协助培训员工及避免马币流失境外及导致马币疲弱。
“外劳每年汇钱出境 ,估计有80多亿令吉流失,要是外劳人数增加,流失款额会更大。”
陈芳心指目前本地员工的薪资加上津贴,收入均超过1500令吉;根据统计,外劳在中小企业的劳动市场比例约占70%,本地员工只有30%。

山苏丁
山苏丁:冲击中小企
管控物价免加剧通胀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执行董事拿督山苏丁认为,调涨最低薪金是要让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但政府还须管控物价以防止生活成本飙升,若做不到这点,调高最低薪金额的措施就会失效。
“调高最低薪金将刺激通胀及货币流失,若为每名外劳每增加100令吉薪资,预计每年就有额外40亿令吉流出境外。目前估计合法外劳每年通过正规渠道把40亿令吉汇到来源国,若把非正规渠道汇款计算在内,汇出款额最少增加一倍。”
他指调高最低薪金,会对各行业尤其中小企业带来极大冲击,占90%比例的中小企业约600万名员工均受影响:“这会让生产成本暴增,特别是那些与顾客绑定供销服务合约的雇主,其利润会缩减甚至蒙受亏损。雇主可能被迫裁员,也会削弱投资者信心。”
他希望政府提供奖掖协助中小企业推行自动化,以保障整体就业市场。
聘国人须重塑职务形象
山苏丁分析,目前外劳从事肮脏、危险及困难的3D工作,只有通过重塑职务形象才能招聘到本地员工及减少对外劳的依赖。“例如可把垃圾清洁工塑造为卫生助理,园丁改为景观助理,巴士司机改为巴士车长。”
他建议通过引进高效机械化及技术支援以重塑职务形象,为业者提供能帮助推行自动化及机械化的必要支援与奖掖。
“遭疫情及水灾冲击的企业仍步履蹒跚,目前不适宜把最低薪金调涨至1500令吉,此薪金涨幅比城乡区的最低薪金超出25%至36%。”
他促请政府做好物价管制,成立负责监管成本及拥有执法权的国家成本中心,提控无理抬高物价及趁机牟利的商家。

苏添来
苏添来:商家问题一箩筐
逐步调薪缓解压力
大马厂商联合会(FMM)主席丹斯里苏添来强调,该会不反对今年调高最低薪金,但希望是逐步调高,因为从1200令吉最低薪金大幅度调高25%至1500令吉,这对如今力图继续生存的商家而言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他指出,目前面对疫情扩散风险的厂商,还面对全球供应链及物流阻断的影响,包括原材料、能源价格暴涨及员工短缺,皆抑制行业复苏的步调。
“电供附加费提高导致电费调涨,还有自去年7月起原材料物价及船运费调高,均推高厂商的营运成本,预料随着全球货柜供应短缺,船运费将不断涨价。”
苏添来也指出,该会欢迎首相在调高最低薪金问题上正积极与雇主交流及征询意见,让商家有机会反映民困。

黄守群
黄守群:应暂缓落实
政府不理解商家艰难
马来西亚姑苏厨业茶酒楼联合总会会长黄守群说,调高最低薪金只会增加业者的营运成本,让备受疫情冲击的餐饮厨业更难维持生计,政府似乎未理解商家的艰难处境。
他认为,因员工短缺,业者很难不增聘员工,更不会随意裁员。
“要调整最低薪金,不论新聘员工或原有员工,都一律照样要依约调高基薪,这均加重业者的营运成本,老板难当。”
黄守群希望政府能暂缓落实调高最低薪金的措施,因为过去两年疫情肆虐,商家已甚感没法支撑。
沈志强:提供减税财援 助中小微企应对最低薪调整

(吉隆坡25日讯)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表示,政府已实施多项扶持措施,协助微型、小型及中型企业顺利应对最低薪金调整,包括税务减免、财政支持及政策调整,以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确保业务永续发展。
他说, 政府在特定情况下提供税务减免或其他激励,鼓励微中小企在最低薪金提高的情况下留住员工。
他说,2025年财政预算案拨款400 亿令吉予微型及中小企业,包括拨款、贷款及担保等,以支持企业升级科技、提高生产力及降低营运成本。
同时,官联投资公司(GLIC)获授权投入1200亿令吉进行国内直接投资(DDI),助力微中小企长远发展。
沈志强今日在国会下议院回复山打根国会议员黄诗怡提问时,如此表示。
黄诗怡询问政府在实施新最低薪金政策的过渡期内,是否提供援助计划,以为国内微中小企提供支援。
他说,政府也决定,雇员少于5人的公司,暂缓执行1700令吉最低薪金,为期 6 个月,即今年8 月1日才把最低薪金调高至1700令吉。
此举在让小型企业有更多时间适应政策变化,确保调整过程顺利进行,不影响企业营运。
“这些措施不仅能缓解微中小企在薪资调整过渡期的财务负担,也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供缓冲期,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