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中国棕油公司来大马投资 佐哈里:探索三大领域合作

佐哈里在会上分享本地棕油发展。
(吉隆坡18日讯)种植及原产业部长拿督斯里佐哈里指出,马来西亚邀请中国棕油公司探索国内产业的投资机会,并欢迎潜在投资者探索3个重要领域。
他相信与在马的中企建立潜在合作伙伴关系将取得成功,因为我国有丰富的原料资源,而中企拥有广泛的市场网络。
“我想列出大马热切欢迎潜在投资者探索的3个重要领域。首先,我们希望在棕油业中利用循环经济的概念。具体而言,废弃物可以转化为绿色能源如生物质和沼气能源。
“生物质能源可以通过焚烧油棕副产品,如果肉纤维、油棕核壳和空果串获取——通过产生的蒸汽驱动涡轮机而发电。”
佐哈里在2024年马来西亚中国峰会期间举行的“种植业与大宗商品策略协同:规划马中未来道路”第4场领导力会议上,这么说。
他提到,沼气可以通过捕获棕油厂废水(POME)中的甲烷获取,如每小时生产至少60吨的工厂,每年可产生5至7兆瓦(MW)的能源。
“若全国约50%的工厂能安装生物质和沼气捕获设施,我们将能在全国200多个地方产生约1100兆瓦的能源。”
佐哈里说,永续航空燃料(SAF)是航空业脱碳的一项举措,也是马中合作的另一个领域。在2027年,政府计划强制要求所有飞往马来西亚的飞机使用永续航空燃料,首阶段计划混合比例为1%。
“第二,为了实现在不扩大土地面积下提高效率和产量的目标,我们一直在寻求实施精准农业的新科技,如智能农业和数据驱动的决策,以及提高供应链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第三,吸引投资升级现有的工厂。截至2024年6月,国内有约448家棕油厂,其中许多工厂是多年前建立。潜在投资者可以与油厂业者合作,升级这些油厂,并为其配备最新的科技,如使用人工智能(AI)可减少油损和依赖劳动力,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佐哈里提到,大马棕油业在中国存在已久,大马棕油局(MPOB)正在筹备在上海庆祝大马棕油技术研发机构(Portsim)成立20周年。
他说,大马棕油技术研发机构旨在增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并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伐林辟油棕园
不获永续认证
佐哈里阿都干尼强调,为了开辟油棕种植园而砍伐森林的种植公司,将不再有资格获得马来西亚永续棕油认证(MSPO)。
他说,政府自2019年12月31日落实该认证,禁止业者在森林中开辟新的油棕园,这旨在推动更永续的种植业,同时保护环境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新种植园的开辟不在种植与原产业部的管辖范围内,而是需要获得环境局的批准。这也意味着,如果相关公司在2019年后依然进行森林砍伐以开辟新的油棕种植园,他们将无法获得永续棕油认证。
“同样地,如果相关公司在2019年底前完成第一阶段的森林砍伐(没违反永续棕油认证资格),但在2019年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森林砍伐,他们也将不再符合该认证资格。”
佐哈里强调,永续棕油认证对于确保种植园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呼吁种植公司与其开辟新的油棕种植地,不如专注于提高现有种植园的产量。
“若砍伐森林是为了种植其他作物而非油棕,这依然可以接受。目前,我国的保护区面积已达54%,高于政府承诺的50%森林覆盖率的目标。
“然而,这个政策已不适于在新油棕种植园的开辟,我已就此事通知各州政府。”
蔡兆生:马中延长互免签证 审批企业流程应简化

蔡兆生
(劳勿23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副总会长拿督斯里蔡兆生欢迎马中落实延长互免签证,并抓紧此利好推动中小企业共享红利。
他指出,这是体现两国间的高度互信,也为马中关系打开更具意义的新篇章。
他说,这项举措无疑会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商务、教育、旅游与人文交流,为本地企业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尤其是与中国市场接轨的速度将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他认为,政策要发挥最大效益,必须配合政府提升行政效率。
蔡兆生也是马来西亚济阳辛柯蔡宗亲会总会长、彭亨中华总商会会长。他是针对马中两国的签证自由化计划(PLV)将延长5年,并从原有的30天免签入境增加至90天一事,发文告评论。
蔡兆生说,根据商会所收到的资讯显示,目前不少企业在申请相关批文、执照时仍面对程序繁杂、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对此,他希望政府能简化流程、整合窗口,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让企业更有信心把握这个契机。
他认为,我国政府应善用互免签证政策带来的红利,吸引更多中资企业落地投资、游客前来旅游,以及学术界的实质合作。
他透露,彭亨中华总商会愿意在这方面继续扮演桥梁与平台,积极协助州内企业加强与中国市场的接触,同时协助州政府完善对中资的引导政策。
他说,当前中国企业正积极布局海外,若马来西亚能展现出高效率、低门槛与稳定环境,将更有利于争取更多优质投资者。
蔡兆生特别强调,旅游业相信将是此政策最直接受益的领域。
根据政府数据显示,每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的平均花费约为7000令吉,这个数字突显中国游客在我国旅游行业中的重要经济贡献。
如今随着免签政策的延续,在“说走就走”的便利下,预计将有更多中国游客涌入我国,不仅为旅游业带来更多收入,也促进相关产业,如酒店、餐饮、交通和零售等领域的增长。
他认为,我国国内旅游业者也应把握时机,尽快做好准备,推出更多具吸引力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