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

免海水倒灌重演 巴生市会监察黑区防洪

(巴生17日讯)左防东北季候风、右防大海潮现象,巴生市议会近日频密监察水灾黑区,希望在暴雨和涨潮夹攻下,把水灾风险降到最低。

市议会继巴生港口、苏丹苏莱曼镇等地后,周四(16日)下午安排与水利灌溉局,一起巡视加埔路一带的防洪枢纽地带,避免海水“越堤”倒灌的历史重演。

巴生市议员吴文博在巡视后指出,去年10月,加埔路5哩的士文达河水位高涨,结果引发沿河海水倒灌事件,导致马路淹水约1尺高,有关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他说,每年农历九月期间,雪州沿海地带便会迎来东北季候风和大海潮现象,而他的负责区域,即从加埔路5哩至加埔镇,刚好都以“海边区”为主。

“去年海水倒灌时,所幸没有遇上大雨,否则很多低洼地区肯定会淹水。

“经过多月协调后,水利局负责人终于在防灾委员会上,答应抽出时间一起巡视,可惜在巡视过程中,对于我们所提出的一些担忧问题,并没得到正面回复。”

他说,他所负责的区域一共有3条河流,即5哩的士文达河(Sungai Sementa)、8哩的加埔小河(Sungai Kapar Kecil)及10哩的加埔大河(Sungai Kapar Besar)。

他指出,这3条河道的河床布满杂草和垃圾,惟水利局只是一年清理3次,但是周四巡视时,才一个月的杂草已经非常茂盛,一年清理3次,等于4个月才1次,根本不足够。

“加埔大河和小河设有水闸和水泵,但士文达河没有,只有河堤,但是去年海水越堤后,也没有任何提升计划。”

士文达河堤须加高加固

吴文博指出,如果士文达河堤没改善,尤其是加高和加固,长久下去恐怕不只会海水倒灌,也极大可能造成河堤侵蚀,最终发生决堤事件。

因此,他强烈建议水利局,务必加高、加固及挖深河床等。

“每年只清理3次河床根本不足够,因此我也已经要求水利局,增加至每年5次,避免杂草挡水。”

不过,他遗憾指出,水利局只答应,会于近日再清理河床一次,至于士文达河堤提升计划和增加清理河床次数,则没有任何正面回应。

下游“老沟渠”须改善

吴文博指出,他的地区属于下游地区,上游地区的雨水,都会经过其区域,才流出大海。

他说,其区域很多沟渠都已经是20年历史的“老沟渠”,例如加埔镇中学一带的沟渠,只有约8尺宽,但是上游地区的沟渠却是12至15尺,例如实达阿南、莲花路、水管路及不少的新兴物业区等。

他已向市议会和水利局提出建议,要求改善这些已不符事宜的“老沟渠”。

随行巡视者包括巴生市议会主席阿末法兹里、雪州灌溉局代表甘纳森、市议会技术小组、执法小组官员及各个乡村管理委员会主席等。

 

 
 

 

反应

 

雪隆

巴生市会接管百利广场前路段 严打非法鸠收停车费

(巴生7日讯)巴生百利广场大门前路段的管理权,已经正式移交予巴生市议会,市议会一接手后首要任务,便是打击该路横行多年的非法鸠收停车费的窘况,避免市民继续缴付冤枉钱!

据了解,柯力查42b路(Jalan kelicap 42b)管理权,原本隶属广场管理层,惟多年来常有一些恶名昭彰的不法之徒越俎代庖,鸠收昂贵的停车费。

不法徒收5元停车费

市议会的公共停车费为每小时50仙,但是这些不法之徒一般上开口就收5令吉,犹如明目张胆敲诈。

巴生市议员刘贵城向《中国报》记者指出,在此之前,他就常接获投诉,指当地出现一些不明人士,向他们鸠收停车费,尤其是晚上时段。

不过,他无奈的说,当时该路属于“私人路”,因此市议会无法介入。

“我们于3月中,正式从广场管理层手中接过管理权,意味著该路现在是属于市议会直接管理的公共路段。”

他说,他接手后,马上指示市议会在当地设立告示牌,阐明该路属于公共路,民众不需要缴付私人停车费。

他指出,为了防止不之徒继续越俎代庖,他也吩咐执法人员进行监督和执法,避免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他也提醒民众不要违例泊车,避免被开出100令吉至250令吉的罚单。

移走废车免影响市容

除了非法鸠收停车费问题,该路也有一些废车常年停泊,造成环境脏乱。

刘贵城指出,在接管后,他也第一时间要求执法人员移走废车,避免继续影响市容和成为“养蚊”温床。

“废车一被移走时,泊车位地面全是垃圾,可见废车所带来的卫生问题相当严重。”

他欢迎市民向市议会举报废车问题,尽管手续过程繁杂,惟为了市容与环境,还是必须清除这些废车。

他说,一般上,市议会会发出14天通知书,如果车主没有自行移走,市议会则把车子拖到车库,车主可以赎车,不过需要先缴还500令吉罚款和“日计”的车库停泊费。

他指出,拖车和消毁程序,也需要得到陆路交通局的配合,一般从接到投诉到消毁废车,一般需要9个月至一年时间。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