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信:续推动承认统考 董总力推独中课程优化

(吉隆坡19日讯)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强调,董总继续积极推动承认统考的事宜之余,也着重在独中优化课程方面,包括新设三语口试环节等。
承认统考的课题今年已迈入第51年,他认为,目前是优化统考的时候,首个部分是三语口试;今年的先行计划是国内41所的独中将进行华语口试,另外也有28所独中会进行科学实验室实践考试。
他也提到接下来统考的方式也涵盖校本评估与年终考试,而“不要一个考试定终生”的做法;校本评估所占的比例,目前暂定由10%开始,“但会慢慢加上去。”
他放眼大概需6年时间来逐步推动上述的统考优化计划,而此举主要是减轻学生对考试的压力。
他今日率领董总中委会成员拜访《南洋商报》时,这么说。一行人的莅临获得《南洋商报》执行编辑蔡晓薇代表接待。
他说,所有的教改都必须经过试验阶段,再从中检讨利弊,因此董总希望能够在6年内取得成果。
此外,执行长梁胜义认为,在承认统考课题上,一直都被政治化,因此他希望能淡化政治化,以教育及学生的角度来探讨此课题。
出席的董总代表包括署理主席李添霖、副主席杨才国、秘书长莊俊隆、副秘书长黄再兴、中央常务委员涂兴全、中央委员陈云枫、执行长梁胜义、副执行长,考试局主任兼教师教育局主任曾庆方、 副执行长,会务与组织局主任林纪松、学生事务局主任颜彣澔等等。
开设技职教育局
陈友信透露,这一届的董总领导在接下来几年,将专注两大重点,即智能教育和职业教育。
他解释,智能教育是与如今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有关。
他提到,在90年代,大概有30所独中有推动职业教育,然而如今却只剩下20所左右,因此在整个国家推动技职教育之际,独中的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应减少,反而应鼓励更多学生报读。
他说,独中有逾8 万名学生,然而职业教育却只有2000多人;在这个大环境下,董总今年开设了技职教育局,以推动技职教育,以及开拓与国外技职教育院校的合作。

华教大楼风波平息将动工
尽管董总华教综合大楼早前面对慈善家拿督斯里李典和高调宣布撤回500 万令吉捐款引起一系列的风波,然而此事已告一段落,有关大楼也将在本月26日正式动工。
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说:“华教综合大楼在过去2 年风波,起起伏伏,终于该解决的都已解决了,如今确定本月 26 日动工。”
他指出,然而,大楼图测则有所修改,而且也只是先建一栋。整个建筑工程预计为期16个月。这一栋大楼也会专注在软体及硬体方面的建设。过往华教较专注在硬体的设施,然而为了学生的发展,软体设施也是不可欠缺的。
“硬体建设一做好,一定要有软体建设,否则就(出现)不平衡,因为硬体是一个学习读书的环境,而软体才是真正的课程质量。”
尚需筹2000万
他透露,董总华教综合大楼已有2200万令吉的捐款,但尚需再筹募2000万令吉,即硬体及软体建设各1000万令吉。
“我们虽然未正式公布,但是私底下已经有3 个热心团体及个人会捐献100 万令吉。”
陈友信也提到,董总与新纪元大学学院目前有针对兴建大楼的课题继续沟通,而建筑工程不会妨碍后者的运作。
“大家互相谅解,因为这项建设是为了更大的华教发展。”
国中华文教师流失
未来十年恐加剧
陈友信强调,国民型华文中学(华中)和国中华文教师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政府是否忽略此问题值得关注。
他警告,华文教师的流失趋势持续,未来十年情况恐加剧,而教师培训需要长期规划,并非短期内能弥补。
他表示,董总已向教育部反映此问题,并给予时间解决。他呼吁大众关注华中与独中,因为独中是培养华文教师的重要基地,为华小、国中及华中输送师资。
此外,董总自2020年已透过,“我要当老师”运动,反映出当前社会对教师职业兴趣降低,导致华校长期面临华文师资短缺。问题根源在于教育部的政策及招生制度,例如师训课程的名额年年填不满,即便增加招生配额,但因申请者不足、淘汰机制严格,最终合格录取者寥寥无几。
他也提到独中住宿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过去十年独中生人数持续增长,虽受少子化影响,增幅趋缓,但华小毕业生升读独中的比例已从10%提升至近20%。
他说,这不仅源于家长认可,也因独中增设宿舍,吸引跨州学生就读。例如吉兰丹中华独中90%以上的学生为住宿生,宿舍管理直接影响校风。因此,董总引入多项宿舍管理课程,并将在6月举办宿舍教育研讨会。
此外,雪隆地区独中每年有3、4000名学生因名额已满被拒之门外,迫使家长寻找外州设有宿舍的独中。因此,全国63所独中中,有56所设有宿舍,而如何优化宿舍管理,确保学生家长放心,已成为独中发展的重要课题。
视频推荐:
陈友信:局势有利承诺支持 华基政党助推承认统考

陈友信(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左庄俊隆及右李添霖。
(加影22日讯)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表示,目前局势有利于政府承认独中统考,因此必须全面推动相关工作,以确保最终落实。
他指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拨款2000万令吉予独中,成为历任首相中的首例,这显示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为统考承认带来契机。
陈友信透露,董总于3月分别与民主行动党、马华公会及民政党会面,三党皆表态支持董总将承认统考作为核心议题,并口头承诺持续合作,推动政府正式承认统考。
他希望,统考课题不要再被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
“行动党是团结政府内的主要政党,而马华也是政府的一员,他们有责任将董总所提呈的资料传达给其他团结政府盟党沟通,让盟党了解华文教育与统考对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才培训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大政党应该让盟党知道,独中华文教育是国家教育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
历史课涵盖大马史
针对外界对统考文凭的误解,特别是历史课程,陈友信指出,董总在交流会上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证明统考历史课程涵盖本地专家学者编写的国家历史,希望消除误解。
他呼吁所有支持母语教育的单位及朝野政党,共同推动及监督政府履行竞选承诺,不应让统考课题被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
“否则,下一个大选很快就到,大家要知道民间的感受。
“执政的也应更具体说明如何帮董总达成承认统考的目标,若有执行时间表就更佳。
“我们强调,希望教育课题可以超越政治分歧、党派利益,希望跨党派来推动母语教育发展,包括承认统考。”
争取国际标准评估统考
陈友信说,董总乐见3个政党承诺会与盟党沟通,无论是国阵、国盟还是希盟,甚至是沙盟和砂盟,让董总能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不论是人民公正党、土土著团结党、伊斯兰党还是沙盟,这些政党若要与董总对话,董总无任欢迎,也会在有适当管道后,邀请他们前来对话。”
提到优化统考的过程中,陈友信说,董总也会尽量争取更多国际标准来评估统考,不只是个别大学专家学者的认可或参与,不只是大学和大专院校的承认,收统考生,也希望下一步可拓扩展到国际上的一些官方机构的认可,它可以是国家级,可以是教育专业团体、和其他考试局。
他说,争取的不再是个人和大专院校的个别承认而已,这也不是为了统考承认才这么做。这是长远要进行的工作。
他说,实际上我国国立大学也有开放名额招揽国际学生以加强他们的素质,而在这个情况下,国立大学没有理由不能接受统考成为大学入学资格。
“若国立大学能够如砂拉越州政府在州级大学进行试点计划接受统考文凭,董总也乐见其成。
“董总也会尽量争取更多国际标准来评估统考,当中包括个别大学专家的学测认可,甚至扩展到国际上的官方机构认可。“
陈友信指出,华文教育的发展,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仰赖华社各界的共同努力。董总所提倡的华教共同体,涵盖了多个长期支持和推动华文教育的组织,包括全国性华教机构(董总、教总、独大)、各级教育组织(全国校长职工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以及学术单位(师训学院中文组、各大学中文研究系、各大学华文学会等)。
他说,董总将在今年年底召开华教工作者大会,讨论华教课题。
“今天的中委会也成立了相关的筹委会。”
董教总对统考两大核心诉求:
1. 承认统考,推动政策落实
·敦促政府尽快正式承认统考,加速行政程序进入实质阶段。
·加强与华基政党的合作,共同监督政府,确保政策落地。
·以国际标准评估统考,使政府和社会能理性、客观地探讨其可行性,回归学术本质。
2. 确保教育独立于政治,推动跨党派合作
·避免统考议题被政治化或作为政党斗争的筹码。
·呼吁在野党积极监督政府施政,避免挑起种族与宗教情绪,确保华文教育公平对待。
·推动跨党派合作,确保教育议题超越政治分歧,以学生和社会利益为优先
董总为多元议题发声
陈友信说,董总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在社会公平与文化多元等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强调,董总的定位是一体两面的,既是推动教育建设的主体,同时也参与社会运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他指出,董总始终致力于教育专业的建设、深化与改革,但由于华文教育涉及社会公平与多元文化等议题,董总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自然成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陈友信今日主持第33届(2024年–2027年)董总中央委员会第3次会议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
在场的包括董总署理主席李添霖、副主席卢成良、吴小明、杨才国、秘书长庄俊隆、财政拿督杨安山、副秘书长黄再兴等人。
董总中委会议上讨论及关注的4项议题为加强华教共同体的发展、董总角色是一体两面:教育建设和社会运动并行、与政党会面交流,推动华文独中统考承认与教育议题 ,以及各政党推动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