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隆

颜登逸:开斋节倡宽容原谅 弥合差异促进和谐

(吉隆坡29日讯)隆雪华堂会长颜登逸说,开斋节除了象征感恩与欢庆,更强调宽恕的精神;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及文化的国家,难免有误解与分歧,而开斋节所倡导的宽容与原谅,正是弥合差异、促进和谐的桥梁。

他今天发布开斋节献词时说,在开斋节这一天,大家开放门户欢聚一堂,共享佳肴,并借此机会加深彼此的情谊。这种精神不仅限于回教徒社会,也是所有马来西亚人都能认同并实践的共同信念。

“非回教徒参与开放门户活动、体验开斋节习俗,原是促进文化理解的美好实践。遗憾的是,却遭到一些人对跨族群的节庆互访的举动过度解读,甚至将其政治化。例如,近期雪州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携子参与回教堂的开斋宴,亲身体验回教徒文化的举动却惹来非议,正显示部分人士对文化交流的误解和身分焦虑。

“跨族群的节庆活动理应是促进团结的契机,而非政治操弄的工具。大家应对自身文化保持自信,不必因跨族群的文化交流而感到不安,因为多元并非威胁,而是塑造国民精神的基石。”

 
 

 

反应

 

要闻

【元旦献词】颜登逸:推动多元文化 隆雪华堂续跨族群合作

(吉隆坡31日讯)谨此新的一年之际,隆雪中华大会堂谨向各界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愿元旦愉快!

团结政府执政已两年多,最近默迪卡中心所公布的调查显示,国民对首相安华及团结政府的满意度虽略有微升,惟回顾过去一年,马来西亚还是笼罩在种族与宗教议题的阴霾之中,时不时会耳闻一些种族之间的不快案例,像“真主袜”风波、餐馆清真认证课题等等。极端和争议言论不断充斥公共空间,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也为民粹兴起提供了温床。

近期,登嘉楼州实施公开鞭刑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隆雪华堂认为,公开鞭刑不仅有违宪之虞,也违反回教刑事法的规定。根据我国的法律框架,即使是尚未在国会通过的《355修正案》,也未赋予当权者实施公开鞭刑的权限。隆雪华堂反对登嘉楼州政府实施公开鞭刑的做法,这种严惩形式无疑悖离回教教义中注重宽容与公正的精神内核。

此外,房政部举办圣诞节庆祝活动,却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批评为"违反教义"。针对伊斯兰党反对回教徒参与圣诞节庆祝会的言论,隆雪华堂必须严正谴责。这种言论不仅破坏了宗教和谐,也违背了马来西亚作为多元社会所珍视的核心价值。

捍卫我国多元文化传统

极端主义言论和狭隘思想正在侵蚀社会的团结与和谐,政府必须确保多元文化的根基不被动摇,坚持尊重与包容的原则,共同捍卫我国的多元文化传统。

与此同时,近期副首相阿末扎希与前首相夫人罗斯玛的司法案件获判无罪释放,及前首相纳吉的司法案件以“释放不等于无罪”(DNAA)形式结案,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应,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司法独立性与公正性的担忧。

首相安华指出,前朝政府曾向总检察署施压以控告政治人物,仿佛坐实了政治干预司法的嫌疑。法治精神是司法尊严的根基,其核心价值不能因人为践踏或政治操弄而被削弱,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应不分族群和阶级,大家都受到一视同仁的约束与规范。为了消除公众对"政治干预司法"的疑虑,政府必须采取更为明确和坚定的行动,尤其是尽速推动讨论许久的总检察署检控分权工作、加强检调单位调查的专业度与透明度等等,以恢复民众对于国家司法制度的信心。

2024年马来西亚新闻自由的排名严重下滑至第107位,较2023年史上最高的第73位猛挫34位,凸显出政府在保障新闻自由方面的退步与不足。像最近政府提出修订《1984年印刷与出版法令》的计划、修法强制社交媒体平台交出用户资料、要求特定社交媒体与线上平台申请运营准证等等的掣肘,无疑限缩媒体发声和言论自由的空间。

媒体作为第四权,不仅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更是监督政府施政、促进社会透明度与问责制的重要力量。因此,跳脱窠臼、废除《1984年印刷机与出版法令》、《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令》等钳制媒体行动的恶法与条文,乃团结政府当前刻不容缓应行之事,并尽速推动成立由专业媒体人组成的媒体媒体评议会,尊重媒体的独立运作空间,才能让媒体充分履行其作为"第四权"的职责,真正实现权力的分立与平衡,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展望2025年,隆雪华堂将继续坚持跨族群合作的宗旨,为推动社会公平与多元文化的发展不懈努力。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隆雪华堂深信,唯有团结与合作,才能带来真正的社会进步。

尤其是在明年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及迎来雪州旅游年的背景下,隆雪华堂希望政府促成跨界合作,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冀政府能够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公民社会提供更广阔的参与平台,鼓励更多基层组织和民间团体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事务。

最后,隆雪华堂再次向大家送上最美好的祝愿,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