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元宵文化大游行 51社团跨族群参与

(怡保14日讯)2025乙巳年霹雳州元宵文化大游行昨晚在怡保旧街场圆满举行,共51个来自不同民族、文化组织、学校及华社乡团积极参与,民众争相照相留念,场面热闹。
该场游行由霹雳中华大会堂(霹华堂)主办,参与游行的队伍从昨日傍晚5时便陆续前往怡保大操场集合准备,队伍约在晚上7时开始沿街游行,途中经过了敦善班丹路、锡米路、列治街、邦里玛路,以及火车站路。
霹华堂会长拿督关和贵在游行开始前致词指出,感谢51个参与元宵大游行的队伍,并希望在明年能吸引更多队伍前来参与。
“大游行体现大马多元种族、宗教、语言和文化的独特象征,国民团结一致、互相礼让和尊重,乃是大马的优势,希望元宵大游行未来能成为大型新春活动。”
育才龙狮团打头阵
育才独中龙狮团则“打头阵”,率先舞起萤光绿长龙及传统舞狮;来自槟州大旗鼓公会的大旗队随后亦表演高难度的传统高杆大旗表演。
而来自霹雳旅游机构的队伍,以及特米亚族和森脉族男女老少原住民,穿著传统服饰展现各族独特的文化与习俗,更少不了华社社团和文化组织身着中华传统服饰如唐装、旗袍和汉服等。
整个游行路线全长约1.7公里,耗时1小时30分钟完成,大会在游行后燃放历时约4分钟烟花秀,为活动画下完美句号。
视频推荐 :
农业局吁业者推下游产品 霹再登最大玉蜀黍产州

诺丝燕蒂
(巴力1日讯)霹雳州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最大的玉蜀黍产州,2023年总产量高达1万7715公吨,霹雳州农业局局长诺丝燕蒂呼吁业者加大研发力度,以推动下游产品发展。
该州玉蜀黍产量最多3个地区,分别是近打县(种植面积有700.18公顷,产量达7056.87公吨)、金宝(种植面积584.17公顷,产量大7535.84公吨)及江沙(种植面积153.96公顷,产量达1416.61公吨)。
她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表示,霹雳自2012年以来,一直是我国玉蜀黍的主要生产州,在2023年和去年都跃居全国第一,领先柔佛和砂拉越,其玉蜀黍主要供给金马仑高原、登嘉楼、吉兰丹和巴生谷一带。
她说,该州自2004年起专注发展永续食品生产园计划(TKPM),目前园区面积达111.6公顷,玉蜀黍年产量达1001.63公吨,总值约180万令吉。
生产园13参与者
“目前园区内共有13名参与者,他们除了种植玉蜀黍,也栽种蔬菜及哈密瓜等农作物,平均每月收入可达5132令吉。”
她希望玉蜀黍不单只是农作物原料,而是可以被拓展为以玉蜀黍为基础的下游产品,例如玉蜀黍脆片、玉蜀黍片、果汁等。
她表示,研发工作有助发掘玉蜀黍的下游产品潜力,不但能创造更多创业与就业机会,也可提升本地社区与种植者的收入。

莫哈末哈兹姆:永续食品生产园区特别规划出80公顷作为玉蜀黍种植区。
园区80公顷种玉蜀黍
永续食品生产园计划的园区经理莫哈末哈兹姆表示,该园区特别规划出80公顷作为玉蜀黍种植区,同时也有种植其他农作物如香茅、哈密瓜及其他蔬菜。
“每一位参与者需要向霹雳州农业局提出申请,待获批后会分配不同面积的土地进行种植,参与者需承担的土地租金为每公顷每月150令吉,视所分配面积而定。”
他指出,园区目前采取分阶段采收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平均每周采收2至3公顷玉蜀黍。园区所种植的是混种玉蜀黍,以确保品质最佳。
他说,霹雳农业局在种植技术、植物生物安全、农药及害虫管理方面具备专业能力,并每年进行4次巡视,以确保所产玉蜀黍符合市场标准。

莫哈末诺法慕斯达法
采多种高品质种子
其中一名参与者、现年44岁的莫哈末诺法慕斯达法自2007年起,便在6公顷土地上种植玉蜀黍。
他采用多种高品质种子,包括GWG G907、GE1603及GE1606,以减少病害并提升产量。
“一公顷土地可种植超过1万5000棵玉蜀黍,需用上10包5公斤的种子,铺设在100条种植床上。玉蜀黍一年可种植3个季节,每季约70至75天。”
他说,每季平均可收成约2万1000根玉蜀黍,批发销售方式为每袋装约140根,售价为75令吉,价格依照玉蜀黍的大小分为三级混装。
他解释,播种后约45天植物开始开花,授粉时间通常落在早上8时至10时之间,视天气情况而定。
他补充,玉蜀黍适合在炎热气候下生长,但若气温过高,反而会影响品质。
A级玉蜀黍的重量为350克以上,B级介于300至350克之间,C级则低于300克。